近年“极简主义”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最开始可能是从日本的“断舍离”而来的。标志性的可能是一张整整齐齐挂着四五件黑白灰衣服的衣橱照片。
最近,又刚听到“不消费主义”这个概念,这种生活方式是倡导用不消费的方式生活,吃饭可以是超市剩弃的食物,出行是最普通的公共交通,衣物可以是朋友要丢弃的衣物,总之不为物质生活消费,要跟消费主义对抗。
除此之外,我还了解了“环保主义”不使用塑料的生活,清洁剂可以自己做,剩余垃圾可以沤肥种植植物或者蔬菜等等。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更跟我一样,起码有一刻因为自己不能做宏观上更有价值的事情而心情低落,觉得人生索然无味。我的工作是在一个大公司里面搬砖的活,不像科研可以探索知识边界,不像荒漠治理可以感觉在守护地球和人类 ,也不像拍了一部纪录片让一群人一段故事或者一种情绪被记录,被了解、被发现,被关注。总之,我为自己只能关注自己的吃喝拉撒睡而觉得生活乏味。闲插一句,这就是支付宝的种树养鸡做公益的底层逻辑吧。
我总觉得人生应该有更广阔的世界,参与到更广阔的意义里面,这样才会更幸福 。这大概也是当"XX主义"出现的时候,好像让我更有了反思生活的动机,就像我参与到了更大的意义生活里面。
我现在是租房生活,跟朋友合住,房间不大塞了桌椅,书架,床铺各种东西,每次换季都可以扔掉很大两袋衣物。虽然通勤并不方便,但因为东西多不想搬家。
然而仔细想想,我拥有那些东西吗?大概并不是,我只是在使用的时候才拥有他们。其他时间,是它们占用着我的空间,我的金钱,甚至我的情绪和脑容量。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选择,花时间在犹豫选择之中也并不是我本意。
我就在想,那周身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买它们。
思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是螺丝钉,我的工作不能带给我意义,我需要靠很多物品定义自己,作为机械活下去这场游戏里面让人欲罢不能的正反馈;同样的,为什么要消耗时间逛网站,因为我是螺丝钉,我没有热爱,我的时间除了工作换取金钱之外毫无价值,刷APP不过是延续这种无价值生活游戏的安慰剂。
不断地买买买,逛逛逛,让物品、网站、店铺这些我生活的工具,却成了我生活的目的,或者继续沉溺于生活这场游戏的正反馈。而我自己就像这个社会的玩偶,被操纵,不断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永远地循环下去,直到死亡降临。
起初,我真的有些沉迷于“极简”“不消费”这些生活观念,觉得即新奇又有趣,还能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其实,仔细一想,这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其内核极其类似,只是关于节约听得多了反而习以为常,又或者听到勤俭节约常常是从长辈嘴里,心里总有几分不屑。反倒是换了语境,换了传播渠道,才重新发现,勤俭节约的生活也有点酷呢。
不消费也好,极简也好,环保主义也好,又或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如果一个概念,能让我得到启发,去思考我习以为常的生活,能让自己更清醒地热爱生活,那就去相信它,去实践它,让它点亮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