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林徽因有误解,鄙夷她是个感情上勾三搭四,性格上矫揉造作的“白莲花”。
但这些人往往对她的生平并不清楚,只对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风花雪月有些一两成了解,并由此得出并不客观的结论。
事实上,倘若通过各方资料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众人就会发现这个女人并非如同老相片中展现出来的那样温和柔软,也并不像某些自媒体宣称的那样淡定从容,与世无争。
恰恰相反,她是一个相当豪爽、相当健谈、相当坚持,甚至有点争强好胜的艺术家,在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她的一生是极尽肆意张扬的一生。
01 伟大的建筑家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于同仁医院因病长逝,享年51岁。“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一曲绝美挽联成了她一生最好的注解。
可后来的人们提到她,往往将她看做民国名媛之代表,才貌双全之表率,对其真正的价值贡献闭口不谈。
事实上,如梁再冰(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女儿)所言:“她更主要的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建筑事业的献身精神。”
观其一生的确如此,尽管因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不招收女同学,而使之与最爱的建筑专业失之交臂,但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拖着孱弱病躯和丈夫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如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通过实际的艰辛努力将大量人们视线之外的古建筑物推向世界。
她和丈夫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共同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北平解放前,中共领导找到两人索要了此书,并以此为蓝本确定了《全国文物保护目录》。之后林徽因还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1952年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与梁思成、刘开渠等人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她还曾在北京城墙被拆后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公然指责当时某些政治领袖,去世前也将最后的热情投入到了建筑学领域,以此来说,自古至今,没有一位中国女性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可以和林徽因相提并论。
02 评价两极的文人
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用堆砌华丽辞藻,不遗余力地将林徽因打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凡尘仙女,但真实的林徽因却相当豪爽。
传言她一度患病卧床不起,美国友人问她如果此时日本兵来了作何打算,她霸气回答:“门外就是扬子江”。
这样一个浩然的女性兴许的确有望月兴叹的时刻,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应该张扬明艳,有话直言。梁再冰就总说幸亏母亲去世早,否则以其爱讲敢讲的性格,恐怕要在十年劫难中受不少折磨。
能表现她这一个性的还有一个例子,便是很多人不喜林徽因的原因——“太太的客厅”。人们总以为在“太太的客厅”里,她是一个组织者和倾听者,但梁再冰却说在这样的聚会上,林徽因通常如演讲般滔滔不绝,“一般人是插不上话的”。
有句讲句,林徽因的文学造诣与张爱玲等人相比并没有那么高,一般人有所听闻的大概只有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但扪心自问,世上能有多少人留下一首经典传诵不歇?
有人可能会说起钱钟书、冰心等在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对她的评价,以他们的三言两语认定林徽因此人性格上问题诸多。但我认为“非黑即白”通常是儿童的思维模式,成人应该知道人的喜恶往往出自细节且并且互不相通。
举个例子,鲁迅讽刺过的人多到可以组成一个“反黑联盟”,但被他讽刺过的沈从文、林语堂、郭沫若、徐志摩依然在诸多人心中封神。
更何况夸林徽因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可以说林徽因在某些时候某些人眼里并不讨喜,但我们也必须说,在某些时候某些人眼里,林徽因是一个偶像。
03 于无声处消弭
上世纪80年代,各类舆论开始将林徽因(以及其他民国才女)打造成一个图腾神话——这个图腾具体形象如何可以参考白落梅等人凭借80%的臆想和20%的事实撰写出来的文章。
这种种荒唐的标签当然非常令人反感,因为它使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小确幸”风格的浅薄女文青代表。
真正的林徽因根本就不是那个德行,她不温柔美丽,不醉心情爱、不“为赋新词强说愁”。相反,她为战争中的文物保护事项乃至建国后的城市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代表作品叫做人民英雄纪念碑,李庄几年带病研究中国建筑,她称得上一句“巾帼英雄”。
而关乎她的风花雪月,我不知道一般人要站在怎样的道德制高点才敢口出狂言指点批判,毕竟一段婚姻总归不关他人的事。就林梁二人,他们的婚姻里多少是爱情和忠贞,多少是志趣相投,你我怎敢断言?
我始终坚信他们的婚姻十分成功,因为支持他们相依为命的是一种植根于现实的心灵默契,有理想,有互敬,有气节,而这种感情或许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互相占有。
原创:施阿腻
更多文人风云
微信关注光说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