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片《至爱梵高 星空之谜》在12月8日上映当天就在朋友圈刷屏,既有专业人士的膜拜,也有文艺青年的捧场,更有普通观众的赞叹。梵高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就算不懂艺术的人,看到他的画作,都能体会到非常饱满的情绪。梵高将绘画引向自我表达,情绪表达,其真诚的面对自己,面对内心的艺术风格是他绘画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即“作我所感,感我所作”。
在中国想要看到梵高的作品展览,除了去国外,北京就只有一幅,在北京郊区“松美术馆”,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3.7亿元人民币拍下的梵高的最后的作品《雏菊与罂粟》,据说门票要180元。而近几年上海的梵高展,也没有原作,是用投影仪和屏幕展出画的影像,门票价格不菲,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因此这部电影吸引了无数热爱梵高的人去观看。
看完这部电影除了心灵震撼,“工匠精神”一词浮现在脑海中。在国内的电影主创们把剧本修改400遍当成“工匠精神”的时代,如果认真了解一下《至爱梵高》的制作过程会汗颜。在这个手机APP一键就能把照片转换成“莫奈风”、“毕加索风”的时代,你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部电影制作不难吧?
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且考验毅力的工程,将近7年的时间里,15个国家的125位画师手工绘制了65000帧油画,才构成了这95分钟的片长,帧帧体现着制作团队的匠心,以至于让观众看电影的时候都不舍得眨眼!
电影团队深入研究了梵高的800封书信和其他相关书籍。以及梵高的画作。这125为画师是众筹来的,导演发起众筹,希望大家到波兰面试,但不报销路费,最后竟有5000人申请。他们大都有油画功底,或参与过艺术品修复。通过3个月的课程训练后,每个人会分配到一个工作间,以梵高120幅原画作为基础,画家照着屏幕描,每天10小时。在电影中1秒钟需要12幅画,一个画师一个月只能画出3秒的画面,所以这部惊艳的作品历时7年。
作为全球第一部手绘油画电影,缺少成功先例,资金不足不说,所有画面纯手工绘制,耗时又耗心。片名《Loving Vincient》,来源于梵高每封信件的结尾,中文译为至爱梵高,如果没有对梵高深沉的爱,制作团队绝对打造不出这部影片。团队以执着、专注的精神,致敬同样执着、专注的梵高。作为一位梵高迷、作为一位在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我,谨以此文向这部电影致敬,向艺术电影,有匠心精神的艺术工作者们致敬!
我是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去电影院看的,那一天这部片子的拍片只有三场。这么精致的片子上映之初就排这么少的场次,电影市场的悲哀。艺术电影,匠心精神,也许永远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所以这类片子注定孤傲的在电影市场中吟唱。当这个时代,匠人多了,匠心普及了,那么这个市场一定会好转起来。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去年国内一部艺术片《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为电影排片下跪求票房。
艺术电影的问题绝非院线一己之力就能解决。当前,艺术片票房不佳,投身其中的人和资金趋于流失,如果要派与市场,就要有源源不断的好作品——解开这个死结,显然需要更强大的力量。艺术片仍蕴藏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也是不容质疑的。未来艺术电影能否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的电影类型,还要考艺术片创作者们多出精品才行。
当《Vincient》响起时,梵高佝偻着身体回眸,黑白画面逐渐变成他的独有笔触——以生活的黑暗,划下笔尖的灿烂。看清时间磨难,却依旧热爱它,就像艺术电影,无论经历怎样的排片,愿匠心之人依旧热爱它。至美灵魂,至爱梵高,至爱匠心,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