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和久违的同学聚会。期间她带了自己的小孩一起来。小女孩12岁左右,挺乖巧伶俐哒。同学一起吃饭期间,开玩笑期间,小女孩趁机反馈了一下对妈妈的小不满。我看出了妈妈对女儿也有很多看法。所以我说我们一会吃完饭玩个游戏吧。做个性格卡牌测试,看看你们眼中的对方是什么样子的。
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卡牌的玩法,先让妈妈摆自己的现状,再给小女孩一副牌摆她眼中的妈妈是怎么样的。摆牌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句你在阿姨面前要真实啊!她女儿说我肯定会真实的摆啊。我说那肯定需要的真实啊,不然怎么好玩。摆牌如下:
看了妈妈自己摆的牌和女儿摆的牌面,我就笑着说,妈妈看看女儿眼中的你和你自己眼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妈妈看了一眼,说女儿还挺真实的啊,带有一点情绪的口气,然后说她眼中的我肯定和我不一样啊,她本来就对我也有看法,我们两个最近也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没有解决。我说不要纠结于那件事,我们来看看牌面有没有看到什么。
我看到女儿给妈妈摆了唯一一张绿牌是:【缺乏主见】,我说妹妹,你觉得妈妈没有主见是指在哪些具体事情上,可以举个什么例子说一下吗?女儿说:太多,我说不出来。妈妈就说:你怕什么,你就说一下我哪里没有主见了。女儿说:你这样说,我更加不知道说什么了。我说好,不说也没关系。倒是看妈妈牌面觉得自己挺有主见的,挺有想法,而且好像还为了家里有点委屈求全的样子。妈妈说,那当然了,为了孩子还能怎样。女儿眼中的妈妈爱讲道理,而且好像还会固执己见非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不休不止的样子。朋友的女儿拼命点头说就是。妈妈这时候忍不住说我在你眼中是这样的吗?那你这样认为我也没办法了。一副女儿对她不理解的样子,明显也有了自己的情绪。我说其实有时候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自己看自己是会有盲区的,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反而更真实。妈妈有点抗拒心理,双手抱胸前否定了我提出的一些牌面上的反馈的她真实的样子更加接近女儿摆的牌面。
我提出另一个建议,现在反过来,妹妹摆自己眼中的自己,妈妈摆自己眼中女儿的样子。她们欣然接受,摆牌如下:
我想着说,你们两母女有个有趣的地方,各自给对方摆了一个【缺乏主见】,我问妈妈,你认为女儿缺乏主见是指具体哪方面来说?妈妈说:嗯,其实也不是说什么缺乏主见,就是感觉她没有什么目标吧。我说:妹妹,你给自己摆了一张黄牌:目标坚定,刚好跟你妈妈相反。你说说自己那一方面目标坚定?举个例子。女儿说:好像没有什么,就跟我妈对抗啊。我笑着说,这个挺有趣的。还有你为什么给自己摆一张发现问题就想研究?朋友女儿说:因为我不懂的问题就只能自己研究啊。我问:为什么这样说?是指学习上找不到解决办法?你有寻求帮助吗?女儿开始控诉:有啊,每次我不会做的题,问我妈,我妈就说你自己去想办法,那我又不会,所以只能这样了。妈妈马上否定说:事实不是你说的这样吧,我只是不想直接告诉你答案而已,所以让你自己去想办法做啊。我问女儿: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是不懂做题吗?朋友女儿说:上课没有学会,作业又要交。妈妈马上又说:我第一个题告诉她了,她又说没有听懂,告诉她一个题答案,第二个题又来问我是不是这样做的答案,明明就是要我告诉她答案。我问女儿:你的真实想法,是要答案还是自己不确定❓女儿委屈地说:我还没学会,不确定自己做对了没有。妈妈一种不相信的样子。我说:妹妹,你有找过爸爸或老师问吗?朋友女儿说:爸爸经常不在家,在家做作业也不方便问老师。,所以不会就不会啰。但是做错了,妈妈依然会说为什么不会。我问朋友,女儿跟你寻求帮助,你给了她什么好的建议了吗?假如不直接给答案。朋友说:没有,我也不会啊,她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说,女儿需要的是帮助,她就是解决不了才求助啊。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是她的问题呢?朋友还是有些抗拒。我说从孩子牌面看到的:女儿也是在为了你在放弃自己想要去做的事,她也在迁就着你。你看看你自己和女儿的牌面,你不要把女儿当成和自己一样。朋友立即提出异议说:我一直觉得她很不错啊,对她没有什么要求,对她成绩什么没有说过要她考一百分,没有对她非要怎样,你问问她。我说是真的没有要求目标?她说没有啊,就是平时看她哪里做错了,让她要学会下次不要做错而已啊。我说:纠错的目的是什么?朋友说:下次不要再错啊!我说:下次不错的目的是什么?朋友说:能力提高啊!我说:能力提高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成绩提高啊,小升初才能考好啊!”我说:你不是没有要求吗?”朋友突然:啊~~我知道了!前两天我们产生冲突,是因为我说不给她签名,她就突然发脾气了。我当时是这样这样想的,然后说我不给你签名,你要这样这样才行,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发脾气,我现在想通了。我说你问问女儿她听见了什么?女儿说:只有不签名这几个字,她说不签就不签了!反正老师说就说吧。所以妈妈后面说了那么多女儿一句话都没听见,但是妈妈还以为自己说了那么多为你好的话,你居然还发脾气!不能理解女儿这种态度!妈妈认为女儿态度有问题。现在突然醒悟过来是因为她们两个都是喜欢关注自己感受多过事情的人,性格相同,在有情绪的时候根本就绕不开情绪去处理事情。
中途太多细节,后来餐厅收摊中断,朋友希望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我让她摆了亲子牌阵。摆牌如下:
你的牌面和女儿的牌面呈现,你觉得自己没有给女儿压力,没有对她有要求。那么你自己再想想再看看,包括中午吃饭后看你们的牌面。你为什么在面对女儿的时候在研究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而且你的平和宽容有待商榷。朋友突然顿悟了很多,说自己其实是一个特别依赖别人的人,包括对孩子也有依赖感,孩子非常懂事,自己没有在她身上付出太多的心思,也没有承担过太多责任。所以她觉得自己女儿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依靠一样,觉得女儿真的很了解体贴她,但是最近女儿学习压力大,来跟她求助,自己也帮不上忙,反而想逃避责任的态度对待,而且有一种女儿变了,变得不了解她一样。我说记得她还是个孩子,她需要你的帮助。你要看到她,她在成长,她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帮助,她也在帮助你成长,你要找回自己的角色。朋友觉得释然了许多。
咨询结束反馈:朋友说我给了她挺多启发的,她自己一直都觉得自己和女儿就是有些关系方面有问题但是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里。经过摆牌和我的解说,她看清了自己的本质问题。
咨询结束个人总结:这个自认为自己宽容对孩子没有要求的妈妈,一直都在无形中在给女儿提出她不能犯错,错了就要自己去解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总想孩子自己去消化问题,把她当成跟自己一样的大人来对待。我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觉得女儿很懂事,什么都做的很好,所以我可以省心地不用费心思了,当孩子出现和自己理想的样子出现偏差的时候,就会焦虑,而且极力想让孩子变回自己喜欢的样子。然而孩子不是机器人,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她需要成长,需要成为她自己喜欢的样子。孩子的爱比大人的爱更宽容更深,所以孩子懂事的背后是一直无形的束缚和妥协,假如我们无所察觉,孩子终究还是会失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活得不快乐。我们做父母都要学会改变自己,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