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到街上办事,看到一家布店门口有两个人在吵架,卖布的要向买布的收取二十四块钱,但买布的说:“一尺布三块钱,八尺布应该是二十三块钱,为什么要我付二十四块钱?”
颜回一听,走到买布的人跟前,说:“这位仁兄,你错了,三八是二十四,你应该付给店家二十四块钱才对。”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断,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很好,孔子是我的老师,如果他说是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但如果是你错了呢?”
颜回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就把头上的冠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说:“颜回,你输啦,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后来,颜回找到一个机会为孔子。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帽冠重要呢?”颜回说“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冠;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呢!”
虽然这个故事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一直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我都怀疑孔子其实是一个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人。而且,这个故事还暴露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对错不以事实为依据,仅看权威人士的话行事。孔子可以作为权威人士,权威人士的话就是真理,是不会错的。可事实上呢?
“三八二十三”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按照这个观念去培养我们的年轻人,只会造就更多的不讲原则、破坏规则、没有底线的人,并且还会使一些人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不相信自己,反而把“权威人士也这么说,权威人士也是这么做的”作为行事准则。
今天还看到一个更好笑的,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上面写了“三八二十三”小故事,下面是感悟:跟客户争,争赢的,也是输;跟老板争,争赢的,也是输;跟老婆争,争赢的,也是输;跟朋友争,争赢的,也是输。
做任何事情,没有底线,只要利益最大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可以随意改变计算规则,可以漠视事实的真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糟粕文化,才造成了今日中国种种怪象。
我不否认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存在不少的糟粕,我觉得像“三八二十三”就是中华文化的糟粕,如果错误地坚持了这些文化糟粕,会诱导更多的人不尊重逻辑、不尊重事实、破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