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是AR大众市场最具前景的平台,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为面向大众部署AR的纯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切要素。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尽管技术和逻辑取得了种种进步,但是AR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大规模部署仍然存在着下列重大障碍:
1、相机质量与成像处理
智能手机通常配备的相机传感器在弱光条件下表现糟糕:图像模糊,开始出现明显色差。相机传感器硬件通常禁止低层级访问。API只提供了相机传感器的高层级访问,无法控制曝光、光圈及焦距。小型CCD传感器导致相机采样噪点增加,进而严重影响后续CV算法的发挥。图像获取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很难通过后期处理步骤补偿。
2、电量消耗
电池电量近年来并没有显著提升。相机传感器在以高帧率持续运行时耗电量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手机的设计用途仍然是拍照,而不是摄影。另外,传感器和网络接口也是耗电大户。运行功能强大的AR应用会让电池迅速耗干。因此,AR应用必须只能设计成供短时间使用,而不是一种“常开”功能。
3、网络依赖性
远程访问大量数据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网络延迟会导致令人不爽的延迟,拖累AR应用的瞬时表现。其次,访问远程数据仅在开了流量套餐时才有可能做到,而流量套餐可能过于昂贵或者无法开通。最后,某些地区的网络覆盖可能不满足条件。于是完全独立的AR应用成为了唯一的可行选择,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设备上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
4、可视化与交互的可能性
智能手机的外形因素在购买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可接受最大设备的尺寸严格制约了显示屏的大小。交互技术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限制。多点触控界面或许是最为先进的交互机制,但它在某些特定任务——如像素级的选取上表现糟糕。
理论上讲,针对AR改进未来智能手机需从哪些方面入手已是众所周知。在实践中,AR应用的开发者却要看硬件厂商和服务供应商的脸色,后者做出硬件发展决策的依据是市场预测,而其中可能不含对AR的需求。不过,硬件总体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尤其在移动游戏或移动导航系统的驱动下——而这两者与AR在技术需求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此外,研究人员意识到目前相机控制方面存在限制,更好的相机API也会因此诞生,比如Frankencamera项目。
尽管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流行移动平台也在不断壮大,但它属于放大版的智能手机平台。由于尺寸放大,可视化与交互的限制有了些许放松,但这些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同时也制约着它们在AR领域的应用,原因是拿起来更加累人(比如说,把设备举起来较长时间可能需要两只手,反过来制约了交互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目前的平板电脑存在着与智能手机相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AR应用而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能前者更适合,也可能后者更适合。
来源:腾讯网
→→→ 幻眼EYESAR提供最先进的增强现实营销解决方案,运用互联网科技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幻眼EYESAR微信公众号: EYESARcom 长按就可以复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