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拖着疲惫的身躯从长沙赶回,想着还是要写点文字。毕竟对于读书人,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从清早到现在,朋友圈被读书两字霸屏已久。也许,重复是因为重要,强调源自于缺失。身处电子产品泛滥的年代,读书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我在《书房杂忆》一文中已有涉及,本文将不予赘述。今天趁着世界读书日,我想谈谈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本书——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从大学到工作,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前前后后我看了不下5遍。每读一遍,体验都不相同。每当沉闷时、困顿时,我总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翻一翻,它给予了我太多成长的养分和进步的力量。如果有一天,让我丢下所有的书,只留一本,我想我会毫不考虑的留下——《平凡的世界》。
今天受新闻信息处之邀录制一段关于读书的视频,我隆重的推荐了这本书。在视频中我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介绍的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故事,但是生活中的人们并不甘于贫穷,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拼搏的勇气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从主人公孙少安的身上,我看到了责任的力量。孙少安成绩非常好,小升初考试全县第三,但因家境贫寒,作为哥哥的他为了帮助父亲撑起整个家放弃了继续求学,这份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令我佩服。他的弟弟孙少平高中毕业后扎根煤矿仍旧忙里偷闲看书,这份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这本书并不是为了描述困难的,而是告诉我们在苦难的背后是我们坚强的意志和斗争的精神。”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视频中我不能多加阐述,在这里我稍微展开一些。对于主人公孙少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他对他父亲说“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全县几千人当中考取了第三名。当时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是湿润的,我被小小的少安给感动到了。小小年纪就能这么懂事,辍学回家和父亲一起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他18岁的时候,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他成为了孙家的顶梁柱,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顶梁柱,孙家才会有后来的风光。少安不仅想着自己家人的温饱,还想着帮助村里人一起致富。他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使他超越了小农意识,他没有小富即安,而是扛起了带领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的大旗。这样的格局不是书本给他的,而是社会这本无字之书给他的。
还有自立自强的孙少平,他的吃苦耐劳给留下了我很大的感触,从求学时期吃最便宜的高粱面馍到为去外面闯闯忍受身体上的劳累艰辛,少平身上涌现出来的强大意志力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苏轼曾说:“世上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艰难困苦之时,少平的形象总是会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似乎总能看见黝黑的少平向我走来,并笑着对我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少平身上除了一身坚韧的意志力外,还有他那种酷爱读书的精神也时时感染着我。艰苦岁月里,少平赖以生存的不仅是那几个高粱面馍,还有书本上给予他的精神食粮。不管是在读高中的环境里,还是已经离开双水村去工地干活的时候,亦或是下到煤矿当工人,他依然坚持读书,书籍成了他最好的伴侣。他通过读书来对抗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对精神的禁锢和摧残,让灵魂和身躯同步前进。孙少平爱读书的习惯确确实实影响了我,现在无论工作多忙,事情多杂,下班后我总要坐在书房里,泡上一壶茶,写几笔字,看几页书,卸去身上一身的疲惫。走出书房的那一刻,我才感觉美好的一天画上了句号,迎接我的又是崭新的一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少抱怨生活。因为与少平对比,我不知幸福多少倍,我不用受体力活的压迫,更有充足的书可读。
如此说来,读书可以帮我们找到人生的坐标。我的坐标是少安,也是少平。这两兄弟虽然生活道路不尽相同,但都是拥有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品性的人,这便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独立人格和自强品性。
一本好书,一生之书。平凡的世界,它让我更加坚信——世界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撑起来的,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坚韧不拔对抗困难的精神,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我们平凡,也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