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有四个孩子,爸爸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却跟两位老人最不对付。他们互相看不不顺眼,见面就是互相伤害,所以别说互相帮衬了,爷爷奶奶能赏我口饭吃,都是莫大的恩惠。至于我爸妈,更是没事不会登爷爷奶奶家的门。
大姑二姑都是远嫁,难得回来一次,憨姑离得近,三五天必然会来一趟,所以,爷爷奶奶的老年时期,是憨姑照顾最多。
我二十岁那年,爷爷病重,憨姑陪在爷爷身边日夜守护,爷爷去世以后,奶奶一个人住有点孤单,爸妈便让我过去作伴。
我跟爷爷奶奶不亲,小时候他们做好吃的都要背着我,怕我抢他们的;他们会在我面前说我爸妈的坏话,会在我被人欺负的时候骂我没用;过年的时候,给我的压岁钱比大姑二姑家孩子的要少……他们以为小孩子不会记得,但却不知道,人小,不代表不知道谁对他们好。
但我不能拒绝,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知道,那是我该尽的义务。
憨姑仿佛知道我的心思,她主动接过了这个陪伴的“任务”,憨姑每天早上回自己家忙活生计,天黑了过来跟奶奶作伴,顺便帮奶奶洗洗涮涮。我知道憨姑心疼我,但我也心疼憨姑,在她往返了半个月以后,终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改成由我去作伴。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奶奶也终于开口,说不用陪她,她自己一个人没问题。
奶奶在爷爷去世以后身体就不太好,但没到需要人贴身照顾的地步,不过憨姑还是比爷爷在的时候来的更勤了。奶奶的被褥是她拆洗的,奶奶的馒头是她来蒸的,奶奶的菜园子是她打理的,就连鸡蛋,都是憨姑买了送来的。
这一往返,就是十年之久。
那时候的我,总会忍不住去想,养儿子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爸爸离奶奶只有两条胡同的距离,他却从来不为奶奶做什么,而妈妈因为自打结婚就不受他们待见,更不会主动提出来去照顾。
而作为孙子的我,也是一个记仇的人,只要奶奶不说需要,我也从来不会主动去付出。
憨姑有自己的地要种,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她对娘家付出的多,自己的家庭必然就会有所影响,但我却从来没有听过姑夫有任何不满。
那时候,我已经结婚生子,开始有了关于婆媳关系,关于家庭,关于人生的思考。我知道,憨姑的付出背后,必然有姑夫无条件的支持。
当然,我早就不再喊“憨姑”了,而是恭恭敬敬喊三姑,更何况有了儿子志勇,我不能让他对这个三姑奶奶有什么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