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读了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它代表了当代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典范。读完此书,对书中第五章中的第四小节——《态度的学习》颇有感悟。
态度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学习结果,它源自信念并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反应,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态度的正式定义是“一种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有情感成分——态度所引起的或伴随的感受,如喜欢和不喜欢这样的感情。
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十分强调态度的重要性。学生对上学的态度,对与教师和同学合作的态度,对注意听老师讲解的态度以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都极大地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们把对他人宽容和礼貌的态度作为正规的教育目的,并高度看重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积极态度,也看重对各种教学学科的具体兴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态度影响大量具体的行为。
我们所说的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 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 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一般说来,学习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学习态度调节学习行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应上。当学生在学习态度与教学环境上保持一致时 ,就积极努力地学习。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对学习环境(如教师、学校等)产生不良态度时,则会回避学习环 境并产生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如逃学、反抗等。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
我曾听到过一个猎狗追赶兔子的故事:一只猎狗正在全速的追赶一只兔子,猎狗追赶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能追赶上。有一位农夫就好奇的询问猎狗,你这么高大威猛为什么还追赶不是一只兔子哪?猎狗回答说:我们对待奔跑的态度不同,所以我们奔跑的速度就会有很大差别。今天我刚吃饱不是很饿,这只兔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顿饭,并且可有可无,这样的态度就决定了我奔跑的速度!而对于兔子来说,如果一旦被抓住,就是生命的终极,所以兔子就要尽全力奔跑。
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学习中仅仅把这个问题看做一个可会可不会知识点,那么他学会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如果学生把这个问题看做必须掌握的人生技能,他理解和掌握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更深层的探讨如果学生把每个问题都看成影响自己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知识,那么这样他们必须掌握并且还会灵活运用。有此可见,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将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同时,它也决定着他们将来人生发展的程度和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
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获得或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呢?加涅着重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建立最初的学习可在新的技能或知识之后伴随奖励来进行。在学习期间,开始喜欢奖励(叫做强化物)的学生,也将开始喜欢新的技能或知识。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在学生获得知识后进行奖励,以此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让其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外一种是榜样作用。学生能从许多人物榜样中观察和学习态度。当然,榜样必须是受学习者“尊重”的人,或者是他们能认同的人。此外,榜样的理想特征必须使学习者认为是“值得信任的”或“有影响力的”。个体必须观察榜样做出合乎要求的个人行为选择,如拒绝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良好的学习态度会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进而影响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