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九宫格X自问自答”变身写作达人
1.“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是写好文章第一步
并没有所谓的唯一正确的写法;写作就是为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只有经得起否定和批评才能独挡一面;人应该为无法表达自己而感到惭愧。
2.值得一读的文章应该兼备“信息”和“感受”
作为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很难做到“信息”和“感受”兼备,这是一种能力,要靠写作训练。
要想写出优质的文章,首先你要收集素材(信息),然后对自己多提问,自问自答。
3.活用“问答习惯”,就不愁写不出好东西
越会提问的人,文章写得越好,“提问方式”关系到文章的好坏。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问,我们将收集到越来越多的写作素材。
如果你尚未养成自问自答的习惯,那也没关系,请从现在开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慢慢实践起来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写作素材
如果突然被要求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作,或许我们会不知所措,这时候“九宫格自问自答法”能解决你的烦恼。
一旦你定出“最少想出9个问题”的目标,大脑自然会“加大马力”帮助你完成目标。如果你觉得九个单元格太多,那也没关系,你可以一个个慢慢来。或许你在回答问题时,下一个问题就有了。
先不要急于动笔,先“设定问题”——“思考问题”收集写作素材,九宫格就是一个协助大脑更好运转的工具。
5.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要想用九宫格输出信息,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提问方式”是关键。提问一般可分为“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
“基础问题”是客观的事实,是单纯的信息。而一篇只有“信息”的文章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时就轮到“铲子问题”登场了。
“铲子问题”顾名思义就像铲子一样把话题往深处挖,拓展话题。
“基础问题”是事实,它的答案是固定的。而“铲子问题”则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个人感受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铲子问题”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6.“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不擅长提问的人有必要事先增加自己的“问题储备”而“7W3H”涵盖了所以的提问方式
Who(由谁/负责、分担、主体)
What(何物/目的、目标、内容)
When(何时/期限、时期、日程、时间)
Where(何地/场所、目的地)
Why(为什么/理由、依据)
Whom(对谁/对象)
Which(哪一个/选择)
How(如何做/方法、手段)
How many(多少/数量)
How much(多少钱/金额/费用)。
希望在写作中用起来。
7.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不能缺少“Why(为什么)”
因为“Why(为什么)”是直击理由,依据以及动机问题,让我们能在回答问题中把握事物本质。它是“铲子问题”的代表,正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地方。
8.用“How(怎么)”引出读者喜欢的信息”
“How(怎么)常用于引出手段和方法,它同样是拓展话题的有效提问方式。一篇言及手段和方法的文章让读者受益匪浅。
9.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能提出问题”却写不出合适的答案,你的困扰只是源于不知道什么样的回答适合写作罢了。
一般回答信息分两种:一是与自身相关的“内部信息”,二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是指:
@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发现 @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意见 @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创新 @自己的体验 @自己的价值观 @自己的信念
外部信息:
@媒体信息(书、杂志、互联网信息)
@场地信息(去场地收集信息、包括五官感受)
@相关人员持有的信息(朋友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持有的信息
@通过行动收集来的信息(研究、实验、调查结果)
10.热情写文,冷静修改
写作时有意识的将所有信息都写出来,称为“热情写文”,这个阶段不必追求完美,只需注意(1)没有漏写信息 (2)一气呵成
文章写好后一定要再次检查,并进行推敲(斟酌),这个过程叫“冷静修改”。这是写作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修改是要注意2点
(1)删除可有可无的信息 (2)理顺文章的章节。
“冷静修改”时最好保持,删除多余信息:补充不足信息的比例为7:3,这是个黄金比例。如果在“热情写文”阶段做的很不错,那就无须补充太多内容。
(1)自问自答
(2)热情写下自问自答是所受集的所有信息
(3)为了雕琢文章而冷静的修改
按部就班完成这三个步骤,是写作的重要原则,而“自问自答”是打开写作大门的一把钥匙。
综合以上写作方法,本人认为要想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首先你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收集写作素材(信息),才能提高“自问自答”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没有储备,肚里没货,提笔都不知道写什么,也就不知道问什么答什么了。怎么能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加紧充电第一步,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