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文责自负)
谷雨楸花十道峪
徐民伟
只是为了看楸花,在谷雨时节,我专程前往了十道峪。在十道峪,我感受到了楸花的花团锦簇,楸树的高大挺拔,楸林的钟灵毓秀。我觉得十道峪是一处观赏楸花的极妙之地,其妙处,就是这里的楸花既可以远观,又可以近赏;既可以赏花,还可以品树;更可以在赏花品树的同时,悠闲地在楸林之中漫步,去感受那楸林的清幽恬淡、那山野的宁静自然。
十道峪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西部,此地多峪,有十道峪、三道峪之说。“峪”字最直接的含义是指两山之间的狭长山谷或峡谷,多作为地名。十道峪和三道峪就是这里的两处地名,由此,我们就可以约略知道其山峪之多了。而且这里不仅峪多,楸树也多,据说此地的楸树多达数万棵,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国内罕见。
如此规模的楸树林,让十道峪有了远观楸花的优势。这里连片成林的楸树,在三道峪至十道峪之间南面的山坡上,绵亘数公里。它们随山势而起伏,随谷壑而纵横,在巨大的山坡之上,铺陈出了“谷雨楸林”的美丽画卷。盛开了花朵的楸树林,淡紫粉红,远望之,如紫霞粉雾飘浮在青山翠崖之间,鲜丽、温润,粉中带紫,红中着绿,为本已郁郁葱葱的山林凭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让本该是“花褪残红青杏小”“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暮春,又骤然的缤纷绚烂起来。正如北宋诗人张耒在《晚春初夏八首 其七 》中写得那样,“春归草木漫青红,半委尘埃半逐风。谁似长楸百馀尺,高张锦绣照青空。”楸花把暮春时节的十道峪点染得锦绣烂漫、春意盎然。让人大有一种又回盛春之感。
如果说,在十道峪远观楸林已是让人兴奋,那么近赏楸花则是更令人惊喜。其令人惊喜的原因,首先是楸花那花团锦簇的繁盛,我没有想到楸树开花竟然如此的繁盛,繁盛得让人眼花缭乱,繁盛得让人心醉神迷。那满树的花呀,它们不是星星点点的一朵一朵零散地开着的,而是层层叠叠簇拥着怒放的,怒放的花朵璀璨壮观,如花海荡漾,如花潮涌动,其繁盛的景象,让人不由地想到唐代诗人韩愈所写的《楸树》一诗,其诗云:“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轻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好一个“看吐高花万万层”,真是道出了楸花的繁花似锦,道尽了楸花的层层叠叠。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十道峪我们还能够与楸花面对面地平视。由于楸树高大挺拔,其盛开在树冠上的花朵,人们往往只能仰望,很难面对面地细观它们的芳容,不免有点意犹未尽的遗憾。然而在十道峪则不会,因为此处多峪,连绵在山坡上的楸树林,随着山势沟壑而高低起伏,这便有了近观平视楸花的便利。人们站在谷上壑顶,正好能与生长在沟底坡下的楸树树冠面面相对,距离之近,几乎触手可及。如此之近的距离,让我们能清晰地欣赏到楸花那淡红色的钟状花冠,花萼内侧的黄色条纹及暗紫色的斑点。那么亲近,那么自然,仿佛我们可以与楸花亲切对话。而此时的楸花也真的是善解人意,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曳动,在艳阳下熠熠生辉,好像在向我们热情问候,又似在对我们微笑致意。每一阵风过,都花香四溢,那时断时续、时浓时淡的花香,犹如轻声细语,仿佛是在向我们讲述那些传颂千年的“桑梓”故事。桑树和梓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含义。我们平时所讲的“桑梓之地”,其实指的就是家乡的意思。在先秦,梓树和楸树归为同一种树,因此我们所说的“桑梓”中的梓就包括楸,或者说就是同一个意思。《诗经》上说“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所以当我们面对楸花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楸树既美观,又实用,是过去建造房屋、制作家俱的优质材料。有人说,楸树是植物界中难得的内外兼修的树种之一,它不仅外形美观,还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有“百木之王”、“材貌双全”的美誉。杜甫曾写道:“楸树馨香倚钓矶,崭新花蕊未应飞。”苏轼更在《楸树吟》中赞叹道,“楸树高百尺,绿叶映晴空。风拂枝摇曳,影动韵无穷。心向自然处,意随楸树融。静思尘世里,独爱此株蓬。”
谷雨时节,我漫步在十道峪连绵起伏的楸树林中,深深地被它那花团锦簇,灿若云霞的景象陶醉了。“谷雨楸花十道峪”,我觉得,十道峪确乎是一处观赏楸树、楸花、楸林的极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