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现在推出了一款智能炒菜机,结合供应链配送的半成品食材,中午在办公室里面3-5分钟就可以吃到一份热乎乎的小炒,满足CBD区白领的需求。这是一个新产品加新的商业模式,其中有个客户特别的认可,还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每天中午的时间都非常紧张,为了保持下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我通常会这样安排自己的时间:
12点至12点15分:午餐时间
12点15分至12点30分我会在公司楼下园区散步
12点30分至13点午休半小时
13点开始下午的工作。
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个,时间颗粒度。
很多人一看就会觉得这个公司有些变态,中午只有短短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其实你错了,这家公司中午的休息时间是两个小时,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他要更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所以他中午给了自己一小时的休息时间,而且还很健康。
越高效的人时间颗粒度越细。就以中午为例,CBD区的午餐一般是如下三个方式解决:自己带饭、外卖、公司楼下餐厅或食堂堂食。哪种方式能更高效的吃完午餐呢?通过观察都要看具体情况:
1、自己带饭。这是颇有争议的一项,首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时间自己做饭,其次过夜的菜亚硝酸盐是超标的不利于身体健康,再次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茶水间和微波炉热饭;
2、外卖。时间点特别不好把控,点早了怕送得太早冷了,点晚了时间又不可控,通常要等30到1小时。
3、楼下堂食。刚下班的点肯定是要排队了,或许最好的法子就是避开高峰期再去就餐,但你的时间不一定会有这么自由。
但你总有法子让自己高效的吃上饭。就如中午两小时,有些人可以吃饭、散步、看书、休息。而你可能一下班就看视频、打游戏,甚至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又如何保证下午的工作有一个高效的产出呢?
时间颗粒度通常如何划分会比较合理呢?时间颗粒度可以是一年、半年、一个月、半个月、一周、一天、半天、一小时、半小时、15分钟或者是更细。其实也是要看情况而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我们应用的颗粒度是不一样的。
从我们出生开始是我们的父母用他们理解的颗粒度来衡量我们的成长,单位通常是一个月,因为两个月的孩子比一个月的孩子睡觉的时间短很多。8个月的孩子比起7个月的孩子会爬...........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时间颗粒度通常是一天,因早晨去幼儿园,晚上回家,好像一天就过去了。而且我们还觉得一天的时间特别长。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有了40分钟和15分钟的概念。上一节课加休息通常是一个小时。于是开始有了更小时间颗粒度的感知。比如课间15分钟,我们发现也可以做不少的事情,比如跳房子、去操场踢两脚球、下盘棋之类的。
在很长的一段上学的时间里面,我们对15分钟、40分钟的概念越来越强烈,我们知道这个颗粒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比如说攻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一张试卷,写一篇议论文.....
后来我们毕业了,参加了工作,15分钟和45分钟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变成了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年度总结的时候想不出来自己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成长不再以15分钟、40分钟作为颗粒度来衡量。
但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的时间颗粒度依然还是那么细,他们持续高效的工作、成长。不断的积累。一起复盘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吧!按照自己的节奏关注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