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姐《与陶薰老师书》一文里提到过一位读者,在与之讨论的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到最终与自己释然。为梅姐姐的领悟力感悟力鼓掌,但我总觉得梅姐姐还是有疑虑的,正好前不久被朋友普及了一个概念,既解决了自己看问题的困惑,也让我更好的读懂一些人,理解一些人。我想试着聊聊,如果能解开梅姐姐心里的小问号,那便是我的福分了。
我今天聊的,就是左右脑这个概念。
左右脑的思维差异,在很早前就已经被大家所熟知,我不是来科普左右脑的概念的,只是想借这个说出:左脑或者右脑,并没有对错,也不存在孰好孰坏,那些年被误解的你,那些年你不懂的人,可能只是因为彼此的思维方式不同罢了,因为就算是左右脑应用的高手,也会存在偏左偏右的情况,也会有不可理喻,无法说在一起的感受。
简单来说,左脑为理性脑,右脑为感性脑。
左脑主管:语言、文字、数字、分析能力和逻辑等等。左脑比较发达的人,思维较理性化,凡是讲究原则。
右脑主管:感觉、情感、艺术、音乐、创作等等。右脑比较发达的人,为人处世较感性、做事冲动。
偏左脑的人,更习惯于用理性逻辑来思考问题,详细有条理;偏右脑的人,则更喜欢用感性理念来考虑事情,富有想象和情感。
偏左脑的,往往用的是智,任何东西在他那里都会成为具体的条框,有依据有过程有结果。
偏右脑的,往往用的是慧,感悟之慧,用抽象的理念感悟世间万物。
没有谁更胜一筹,但左右脑,是两个世界。能够同时掌握运用这两个世界的,是高手,世人多平凡,如果能够明白到这两个世界不同,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那个世界且能理解并愿意靠近另一个世界的人,我觉得,也是高手。
回到正题,梅姐姐和她文中的某人,都是左右脑的高手,但很巧,某人偏左,梅姐姐偏右。而梅姐姐的迷妹们,很多都偏右。所以,当看到某人评价梅姐姐的文“你的灵魂深处是空的”这样的话,并且跟梅姐姐说,“我是感受到,不是感觉到的”的时候我是震惊的,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形容“感觉”和“感受”的,我肯定的是,他并不懂梅姐姐,他看到的只是梅姐姐的文,却看不见梅姐姐这个人,更看不到写出这文的梅姐姐内心的情感。
“感觉”像什么,这更像是一种想象,当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一种心电感应或是预感。
“感受”是什么,是真实的实际发生过某事以后的一种评价、感触、感慨。
这位读者,读了梅姐姐的文以后,仔细分析,得出一个“梅姐姐灵魂深处”是空的“感受”,他用的是什么?智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可唯独没有用到慧力,那种对于作者灵魂深处感悟的慧力。他犀利的评论,激烈地与梅姐姐讨论,他用力的样子,虽然在文里并没有看到详细,却透着文字扑面而来,我不知道最后他是否得到满意结果,我只看到了那个有些震惊,受伤,不停反思,努力想要把文写更好的小姑娘,我的梅姐姐。
我要坦白一个事,我读梅姐姐的文,只有在第三遍才会仔细逐字逐句读,第一遍:看题目,然后自己发挥想象下;第二遍:看开头和结尾,梅姐姐的文常常会在开头或结尾用上最大的情感,看了就能知道此文的基调;第三遍:才细细的看,摸着文字,让画面在眼前展开,最后总能找到一个小姑娘,或巧笑嫣然或泪流满面,或孤独神伤或幸福莞尔。我被她感动着,牵引着,为她心疼亦或是被她逗得捧腹不禁。
我不懂梅姐姐的文字是不是像那位读者评论的,或是梅姐姐自谦说的并没有那么好,我只知道,能让我有画面感,剧情感,能让我的感情跟着走的文字,能让我跟着作者的情绪而遨游的文字,就是好文,并且,我喜欢这样的作者,她用的不是技巧,用的是心,用的是情,用的是魂。你说没有感受到她的灵魂,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你感受到自己的灵魂了吗?如果连梅姐姐你都感受不到,那真的太难了。我同情你~
那位读者,不懂梅姐姐的纤敏;梅姐姐,被条条的分析搞懵。你在左,梅姐在右。你们都很厉害,只不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罢了。
为什么,我总是说会看到一个小姑娘?那是谁?嗯,或许是梅姐姐,或许是我自己,或许是有同样感悟的某一人。心理学也好,育儿学也罢,我们其实都是在通过一些方法,经历着成长着,找回自己,面对自己,拥抱自己,与自己和解而已。和孩子一起长大,我能找到我自己;读梅姐姐的文字,我能拥抱我自己;她的文,能看见自己,也能看见梅姐姐,因为在她长大的过程,有一位伟大母亲很好保留了她的慧力,保护好那个内心的梅姐姐。她写文,由感而来,因情而写,毫无保留。
为什么看她的文,就能看见她呢?她的人和内心的模样不一样呗,外表干练,聪慧,大气,文字却透着俏皮,可爱和柔软。我想,她的先生,一定也是看到了内心的那个她,喜爱的如此深沉。
不知为何,我又想起梅姐姐的那篇《阿哥呀,若有来生,莫向梅花梦里寻》,泪流满面~
别问我,为啥思绪跳跃那么快,我是右脑型毫无逻辑的梅姐姐小迷妹,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