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昨天微信群交流作业的场景,在那个场景里,我听到了有人说“你看她写的那么多,好像分析的很有道理的样子,结果是错的”我听到了有人说“你看她学的那么积极,还是错的”我看到了班长表扬有的同学才学了四课就做对了,作业做的很棒,看到了班长表扬另外一位同学虽然答案没有对但是思路很好,继续努力。可是我这里除了答疑一句鼓励的话表扬的话都没有。全部都没有。
对于这些场景,我觉得有人在笑话我不懂装懂,我觉得我还不如刚刚开始学习的同学或者是学习进度落后我的同学,我觉得我的那些辛苦做的笔记都在嘲笑我,我觉得我在这段时间持续学习中感觉到的自我进步是不是一种错觉。
我认为大家都在笑话我,我认为本来我的答案出来由于分析的很仔细应该可以收获一堆赞同,现在我认为原本的赞同现在都在嘲笑我,所以我要证明我是对的,班长是错的。所以轮到我的时候,我急切的把我的问题全部扔出来,说我的辨证思路,为什么那个证据我和班长判断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回想,我急切的、迫切的想表达我是对的的那种情绪是不是透过屏幕、透过网络传递到了班长那儿,对于班长而言有些咄咄逼人。因为我甚至直接说我的一个判断为寒证是源于课件里老师的一个案例,为什么班长要说那是热证,我这样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据理力争,相当于和他拍板的做法,是不是也让他不舒服了。其实对于我提出的某一条证据,班长也含糊的表达了我对那个证据的判断也是对的,两者都可以所以答疑完我的问题,班长就没有继续和我沟通交流的欲望了,更不用说再说些鼓励的话。这是不是就是常说的赢了道理,输了情理?
同时,我为什么会极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为什么会有失落?是因为如是和应是之间的不同产生的吧!因为我觉得我应该是对的,结果班长说我是错的,对于这个结果我其实应该有点隐隐的愤怒,你凭什么说我是错的?你也只是一个学的比我早点的师兄,你并不是老师,凭什么说我是错的。所以我开始和他据理力争,因为这个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把他当做标准答案,也没有把他当做权威,我只是把他当做一个追赶的对象。如果我这个时候把班长当做了老师,也许我还是会有疑问,但是可能心里那股问问题时带的情绪应该只会有疑惑,而不会还带着一股忿忿不平。
附上小文同学给我的觉察建议,不过最后一条规条暂时还不是太理解是什么意思。
回到你当时的场景里感受它。
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对于你看到和听到的,你赋予了哪些意义?
3.对于你所赋予的意义,你有何感受?
4.对于这些感受,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哪些防御机制被触动?
6.在给评论时,你有哪些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