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寻求自我实现的人,在有限生命里只能践行一条道路。年纪越大,朋友间道路分岔越多,渐渐地,情谊只能深埋心底。在只有自己明白的道路上,固守旧情很温暖,但让人裹足不前;勇猛精进必须轻装上阵,有时不近人情。我们现在是同类。
同行不如同心,同心不如同志。心同志异、曲径分岔、渐行渐远,这是少年时代的朋友都会遭遇的事情,我也曾困惑感伤,如今做法与你并无不同。但内心里,一直在彼此守望。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向着光亮那方》,研友&好友写给刘同的关于久未联系、再度联络的久别重逢。
听到这段文字,心里浮光掠影般闪过很多面孔。我记得前几年突然在朋友圈火起了@自己十年以上好友的游戏,认真计算过相识的时间,才惊觉自己原来已经二十好大几的人了,一群小伙伴都已迷迷糊糊间相识了十几年,有的偶尔见面,有的甚少联络,有的只存在于通讯录里(或许已经换了号码)。
有些朋友,对彼此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初中、高中毕业时的最后一面或毕业照上,有的记忆停留在几年前的同学会上,有的记忆活跃在不久之前的匆匆见面…随着工作分崩离析的朋友,除非刻意去约见,否则真的很难再见面。慢慢的有了各自的家庭,住在了相去甚远的城市,过上了完全失去交集的生活,可能唯一的羁绊就剩下母校或者同一个故乡。
跟好友的约会还是去年她千里奔袭送我的时候了。从前约定着在一个城市工作,买房子要买对门,彼此的孩子要从小培养感情,就像我们当初一样…那时候我们都不懂,未来哪里可以是自己随意决定的。毕业以后我选择出国待了两年,她在家乡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和相伴一生的Mr. Right,我陪她披上嫁衣,像小时候承诺的一样,做她的伴娘送她出嫁。但随着我归国,工作也渐趋稳定,终究没能按照约定住在隔壁,直到现在。
今天看到她在朋友圈晒自己和老公的周年纪念幸福照,才惊觉年初给干女儿准备的红包还装在皮包里不曾送出去。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也好,友情也罢,都需要时时见面交流来维系。可是有些人,是长在心里的。即便几年未见,当见面的那一刻,一两个回忆中的画面,就能瞬间把彼此拉回那个无话不谈的曾经。我永远想念和她一起上学下学的那七年,以及在小城里不厌其烦的遛弯、诉说心事的那十几年,还有一起陪伴着走过最难熬也最精彩的青春时光。
人和人的相识,始于“你好”,但未必终于“再见”,因为在朋友的心里,再见,也意味着某个将来的,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