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接受魏长清老师的邀请,前去跟在校学生交流。眉清目秀的帅哥美女身穿警服,坐在那里确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搞得我这个穿便装的人反倒有些格格不入。还好有魏老师不断安慰和鼓励,才使我稍许心安。
因为一路走来体会到坚持的不容易,以及懂得坚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所以交流时,我用发自肺腑的话来跟大家交流,目的是想让这些没走上社会的孩子有所启发,以便以后应对生活时有所启示。
分享的过程中,能看出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一双双眼睛目不斜视地盯着我。通过他们纯真的眼神,可以看出很多人确实有触动。分享结束后,有些同学还主动加我微信。然而就我个人感觉,微信加了,也只是多了一个微信好友而已,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动静。
并不是我对他们期望值有多高,一次简单的分享,本不指望他们听了后,就能起轩然大波。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把那份感动,化动力在行动和坚持上去,哪怕一点点也是极好地结果。
要知道感动的再多,都是别人的故事,永远成不了自己的垫脚石。唯独自己去做了,把别人的优点学过来,成为自己的优势,那样才能成为别人感动和崇拜的对象。
记得夜妖在读写大本营的分享中,提到关于写作一事。她一个初中毕业的人,开始码字时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写作技巧完全不懂,可她硬是凭着她的好学和坚持走到今天,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粉丝,全是靠干货把粉丝吸引过来的结果。
夜妖提到:别相信所谓的灵感,所有的灵感都来自平时的积累,没有积累,有再好的灵感也写不出一篇动情的文章。她所谓的“套路”,全来自平时多吸收,多阅读,做笔记和摘抄。
她还说:她会在口袋里始终放一本口袋笔记本,看到有触动性的一句话,会随时记下来,记录的时候,她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不起眼的话。只是记下了,到时凑巧能用上,就成了现成的素材。
听夜妖的分享,被感动的人自然也有很多,但真按她提供的方法做的人,有多少呢?大概少之又少。
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仅仅是感动一下没有用处。那些牛人恰恰是在感动之余,按着标杆提供得可行办法,拿出自己最大的热情去实施,久而久之,成绩就出来了。
我一直崇拜的张大诺老师,就因受到罗曼罗兰写得《约翰*克里斯多夫》影响,一直把大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至于也成了有大爱之人,义务指导非常多的残疾人写作出书,义务为高龄人群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为此总结出精髓,2014年出版了获奖的中国好书之一——《他们知道我来过》。
如果大诺老师开始也只是停留在看书的激情澎湃层面,书看完,激情也消退了,他后来也就成不了一个有如此大爱的人。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一切想法都建立在行动和坚持之上,不是靠感动就能成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