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第一次提出了性格的内外向类型。荣格认为,在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种倾向,称为“定势”。一种定势指向个体内部世界,叫内向;另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叫外向。内外向性格无所谓好坏,各有各的优劣势。只是内向者相对来说害羞而退缩,但如果能发挥出自身优势,一样也能成为沟通高手。兆民用一本《内向者的沟通课》在内向者与沟通之前架起一座桥梁。作为资深的内向者代表,他说他自打生下来就是个内向的人。他会在很多场合感到害羞、不知所措,丧失主动性。回顾过去三十年,说话这件事带给他的快乐少得可怜,他喜欢沉默,喜欢听。所以他决意改变,花了近10年的时间去钻研说话沟通这件事。帮助了不少和他有一样烦恼的人。
兆民履历颇丰,曾做北京人民广播情感节目主持人,有20年的职场人际关系经验和系统的沟通训练方法,所以他在沟通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他所著的《内向者的沟通课》是一本为内向者量身定制的含金量颇高的书,案例贴近生活,每个章节的TIP既是总结又是金句。该书的纸张质量好,书本颜色鲜明,封面是醒目的黄色,重点部分的字体还体贴地标为桔红色。兆民试图通过“生活场景”+“认知转变”+“应对方法”的结构,直面生活中经常出现且令人棘手的沟通难题,同时给出了应对方法,帮助内向者刻意练习成沟通高手。用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为:内向也可成沟通高手=沟通地基+找优势+场景应用
沟通地基
在兆民看来,沟通的地基打好了,就能无往而不利。他用三个版块内容为内向者铺好了通向外界的路。主要包括重建自信、语言微暴力、如何在各场合做到如鱼得水。重建自信是沟通者首要任务,有了自信心,其他的便可水到渠成。以前曾看过一位歌者的自信心建立的经历的例子:卡丝.黛莉颇有音乐天赋,然而她却长了一口龅牙。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时侯,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她一直想方设法把上唇向下撇着,以便盖住暴出的门牙,结果她的表情看起来十分好笑。她下台后,一位观众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知道你想掩饰什么。其实这又有什么呢?龅牙并不可怕,尽管张开你的嘴就好了。只要你自己不引以为耻,投入地表演,观众就会喜欢你。” 卡丝.黛莉接受了这个人的建议,不再去想那口牙齿。从那以后,她关心的只是听众,她张大了嘴巴尽情歌唱,最后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歌手。一口龅牙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反而还成了她形象的一大特色。人们接受甚至喜欢上了她的龅牙,就像喜欢她的歌声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露的牙齿和她的歌声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卡丝.黛莉。内者者在社交场合的不自在不自信就象卡丝.黛莉的“一口龅牙”,如果我们内向者只关注“一口龅牙”,则很难走出自己的自我设限。有了自信,还要注意语言的舒适性,要尊重别人的感受,兆民的语言微力部分在我看来就是《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的中国缩微版,极具可操作性,一看就会。他还语重心长地教我们识别各场合的坑,要懂得避免安全绕过。
找优势
我们内向者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棘手的问题:不懂如何优雅地拒绝他人,在乎别人的评价,别人的冲突不懂怎么帮忙调解。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认为沟通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愿。在交流中,只要你能让对方切实感受到你的爱愿,就一定能创建美妙的人际关系,内不内向也就不重要了。所以内向者一样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应对自如,那么内向者有什么优势呢?在兆民看来,有不露锋芒的敏锐、思考缜密的从容,饱含善意的真诚。他专辟章节为内向者讲述几种常见的棘手局面的应对技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劝架方法,他认为不做“和事佬”,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也不能笼统说“你们都有道理”这种话。寻找争论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我爸妈经常围绕爸爸看电视剧看到很晚吵架,爸爸认为应该忙了一天,要好好做下来享受精神大餐,但妈妈不想爸爸看太晚,她认为看太晚会伤身,但妈妈越罗嗦爸爸越坚持看。作为子女,我要是说都有道理那他们会都有意见,有时可能会让矛盾冲突升级。所以应该站在他们各自角度想一遍,找出最大公约数,在享受和身体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我试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帮他们在各自面前转述彼此的需求或感受,跟妈妈说要尽量支持爸爸的精神需求,同时希望爸爸调整好看电视时间,可以改为白天或者晚上尽量不要超过某个时点。通过多番调停,最终让他们达成共识。
场景应用
大多内向者不知在职场中怎么搞好和上司、同事的关系,有时明明很优秀,因为处不好关系而栽了跟头。在一家大型公司做部门主管的刘星,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性格的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凭借聪明的头脑多次受到上级的夸奖。但他的成功仅限于个人的成功,他所领导的部门并不是一个和他个人一样出色的团体。逐渐地,刘星的下属职员流失了大半,大家宁愿调到差点的部门也不愿意在刘星手下做事。公司管理层了解到这种情况,觉得刘星的管理出了问题,可是管理层又不想轻易地换掉刘星,毕竟他是公认的最有头脑的人,只好向刘星的下属调查问题所在。据刘星的下属反映,他们很欣赏刘志的办事能力,但是总觉得刘星太不尊重大家。刘志从不会像其他主管那样,想着和下属团队合作,共同努力。他只会把下属的报告修改或者重写,却不会主动和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刘星注重自己的工作,却不曾想过为手下的员工争取应得的福利,更不会帮助下属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到这些情况,管理层知道确实是刘志的领导存在问题。但管理层也知道刘星是一个不愿意别人插手他工作的人,这些情况只能靠刘星自己去领悟,然后改正。于是,管理层只好忠告了刘星几句,然后将他调到技术部门。生活中内者者也有不少苦恼,兆民剖析了13位内向者的苦恼,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我们的生活答案。
正如兆民的多年李尚龙所言,光民告诉了我们另一条路:我们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水平,成为一个会说话的内向者。很多同行大伽为《内向者的沟通课》点赞,兆民循循善诱,用正确的认知引导正内向者避开各种沟通陷阱,用33个真实生活场景及13封信的一问一答手把手教内向者走出自己的内部世界,走向精彩的外部世界。相信内向者的沟通天地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