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丁伯慧 李孟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版。
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有了一种“认为”——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着非常美妙的一面,那就是有文学的存在。
作家们用文学创作,呈现了文学世界中多种多样的丰富性。而我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我们的世界,了解世界中的人。
我们读着某部小说,即使我们明知书中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并不影响我们体会真情实感——深受感触、感悟,获得精神上的思考、启发及满足。
作家是如何创作的?我们写作者如何向作家们学习写作?
本书《创意写作》就为写作者提供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思维”的学习。
01、形象思维
问题一:什么是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造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创意写作》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是通过阅读作品中文字,由作家的文字和我们读者阅读时想象,一起构建各种事物的具体形象和画面出来。
同时,我们可知,作家在创作时,他把想要表达给读者的具体场景,转化为文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说:“写作小说意味着用词语绘画,阅读小说则意味着通过别人的词语具象化各种意象。”
由此,我们了解到,作家们的创作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即“文学的创作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将现实生活转化为文字的基础。”
问题二:如何获得形象思维方式?
如何获得形象思维方式?我们来理解一下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形象思维是和我们的经验息息相关的。我们的想象力离不开日常经验,也离不开所在的文化背景。”
我们可能听过“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写作亦如此。如果没有对生活种种的体验与感受,我们拿什么素材进行写作?
而所有的想象力,也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比如,我们写一个醉汉。
想象喝下一杯酒和坐下来真实喝一杯酒的体验,完全不同。因为人属于情感动物。情感不仅无法替代,而且也无法用想象力完成。情感,需要“感同身受”。
第二句:“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需要充分调动所有感官。”
写作,文字创作,要把具象的事物,使用抽象的文字表达。这个过程,实际上也要求写作者能够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中的素材。
比如,素材是人物。那么,要看这个人的体态特征、衣着风格、言行举止、性格特征等等。
这时的观察,就是要“充分调动所有感官”:用眼睛看人物的外表、举止;用耳朵听人物说的言语;用鼻子嗅这个人物从身边走过,有没有什么气味,比如有香味还是有烟味、酒味等。
我对“感官体验”的理解,感官体验是为了强化写作印象,让素材显象更真实。
第三句:“形象思维考验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感悟力与情感力,通过日常的训练是可以提高这些能力的。”
《成为作家》这本书的译者刁克利,在译者序中说“作家是可以培养的”。那么,作家具备的形象思维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
所以,写作者不用担心自己某项思维能力的薄弱。只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同样可以逐渐具备相应能力。
02、逻辑思维
问题一:什么是逻辑思维?
文学思维,除了形象思维,还有一种重要思维就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指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创意写作》
逻辑思维,也是一种推演过程。
本书《创意写作》中列出,逻辑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维提炼。
二是人物关系。
三是故事推动。
四是结局确定。
五是合理性。
关于“合理性”,我们来读一读本书作者的原话。
归根结底,文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在合理性上。尤其是对于小说来说,本质上就是让读者相信一个虚构的东西是真实的,这就需要在小说中做到“逻辑真实”,也就是合情合理。高明的作者会“以假乱真”,甚至“无中生有”。这里面的奥秘就体现在“合理性”上,最终考验的是作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意写作》
文学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者不可或缺。
03、感性和理性
最后说说创作中“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一部作品的写作过程,常常是理性和感性交织的过程。感性和理性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
感性和理性两者的功能不同。本书作者进一步解释如下:
“如果把创作活动比作行走的话,那么感性用来推动我们前进,而理性却在一旁审视,抑制我们的脚步,批判和质疑我们的方向,使我们的行走更加合理。”
所以,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同时调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而且在创作需要时,用感性推动理性,用理性抑制感性。
既然“感性和理性”如此重要,它们能否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高?
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训练呢?
本书作者说:“所谓的感性,其实就是一颗对待生活更加细致耐心的心。”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玩时,我们可以把自身的状态和脚步放慢下来。用感官感知周围的声音、色彩、气味、温度和形状等——眼睛看,耳朵听,身体感受。
而文学中的理性能力,则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别人的作品来训练和提高。
因此,感性和理性相互配合,共构一个有物质存在,也有精神存在的内外相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