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中国现今感染HIV病毒时间最长的存活者的文章。感叹现在医学的惊人发展,让无数人获益。虽然很多人仍旧谈艾色变(艾滋病),但如今感染HIV病毒,早已不是不治之症。按时吃药、定期检查,这不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的生活常态嘛。绝大多数人一般不会因为身边有人患上高血压等慢性病而感到不安和恐惧,我想,除了没有传染性之外,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已经普及得很好,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HIV主要感染CD4+ T细胞,又称为辅助型T细胞,因为它相当于免疫系统的指挥官。身体中其他免疫细胞正常地执行功能,都需要它的帮助:活化B细胞产生有效抗体以中和病原体;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对抗寄生虫;活化CD8+ T细胞干掉身体不正常的细胞。这也是为什么HIV病毒明明只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却能瘫痪整个系统的原因。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CD4+ 的含量在500~1500,当数量低于200时,就从HIV感染,发展为艾滋病了。
由于HIV是单链RNA逆转录病毒,它的突变率比双链DNA病毒(如几乎所有人都曾感染过的人类疱疹病毒)强大多了。所以,像早期那样,只是用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治疗,很快就会失效。后来出现了鸡尾酒疗法,像调制鸡尾酒那样,将多种针对不同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组合在一起,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将原来的不治之症变成了慢性病。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对付HIV病毒那样,想靠单一一种方法就解决问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解决了这个,另一个麻烦又来了。
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的起因,强调“生-心-社”三方面。可现实的治疗中,很多人仅仅是去医院挂号开药,却不寻求心理治疗或咨询。虽然表面的症状被药物压制住了,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却并未得到改善,从而更易复发。即使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从心理治疗中获得收益。并且,心理咨询中不同的取向、方法(如认知行为取向、心理动力取向等等),针对的是不同的侧面。最近几十年,针对负性自动思维、短平快的认知行为疗法,在欧美获得了更多的推崇,但仍然对不少患者无效。而针对潜意识动力性的动力取向咨询和精神分析,虽然看似缓慢,也同样值得重视。如今的治疗现状,是成本、现实利益等的各种妥协,而自己如何做,是自己的选择。
生活是如此复杂,不如在喝鸡尾酒的时候,想想如何给自己的各种烦心事来一次“鸡尾酒疗法”的狂轰滥炸吧。
最后,回到HIV的话题:
虽然,从概率上看,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并没有通常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是,如果一旦有过危险暴露,立刻服用HIV阻断药还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毕竟一旦中招,是无法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