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流光溢彩的声色画卷——舞龙灯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老家把这天叫做“人日”。姑父所在的村子邬家,每年在这一天都要舞香火龙。邬家离我们村仅有一里之隔,这种热闹自然是要去赶的。
吃罢晚饭,小伙伴们一路走一路跑着,一转眼就到了邬家,暮色即四合。
鼓“咚咚”打起来,锣“当当”敲起来,钹“哐啷”响起来,鞭炮声噼里啪啦,双响嗖地蹭上天,叭的一声,火光一闪而逝。我们寻声而去,小小的祠堂里乌泱泱一片人,小孩子个头小,七钻八挤的,一会儿就在人前了。一条稻草扎成的龙赫然在眼前,宽大的嘴巴里衔着一颗红色的珠子,龙头圆润硕大。龙身子有好几节,均用稻草捆扎而成,节与节之间用稻草绳连接。最为奇特的是,每一节龙身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点燃的香火,闪着点点红光,散发出浓烈的香火气息,偶尔会呛得咳嗽,只得捂着口鼻。
祠堂里有人在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我自是不懂,只是看着新奇,小小的心里回怜惜那只被宰杀的公鸡。
手执龙珠者,忽高忽低,龙头也随之高低起伏,龙身顺势游走。出得祠堂,鼓点密集,锣鼓喧天,众人一路飞奔,火星四溅,我们也一路跟着跑。
香火龙龙头入得居民家中,寓意续香火,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人自是满脸笑容,封上红包,祈求一年家运亨通。
村子里每家每户转个遍,看得没意思了,去姑父家喝口茶,吃点苞芦松,在震天的声响里回家。躺在床上,耳朵里还是锣鼓声、鞭炮声,冬冬锵锵,哔哔叭叭。
我们村舞的是布龙,遗憾的是舞的年份极少,倒是栗木村的舞龙队,经常来我们村舞。
跟着众人,站在村口,翘首以待。见得远处的路边有亮光闪动,红的、黄的、绿的,隐约还听得锣鼓声儿。
愈来愈近,声儿也愈来愈响。即将如村,火炮哔哩吧啦响起,电光火石般。龙被小伙子们举得高高的,高傲地从我们眼前过去,后面跟着各种灯,贝壳灯、蝴蝶灯、鲤鱼灯等,还有挑着担的,驴车、马车,五花八门。
等不及看完,跟着大家一起直奔绍德堂。祠堂里火炮声四起,人群也是沸腾起来,硕大的龙头从正门而入,长长的龙身跟着游进去。
一系列仪式后,突然,锣鼓声短而促,执龙珠棒者迅速奔跑,整条黄龙也迅速奔腾起来,沿着祠堂狂奔一圈,群情激昂。各种灯也舞动起来,系着鱼篓的渔夫,伸手摸贝壳,贝壳灯猛地一收贝壳,夹住了渔夫的手,偷鸡不成蚀把米,逗的大家哈哈大笑;王小二卖的不知是豆腐还是馄饨儿,说着一些搞笑段子,做着搞怪动作,活脱脱一个丑角;各类的灯轮番上场,热闹非凡。
祠堂里热闹过后,就得去学校了。最精彩的舞龙也开始了,龙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上下腾飞,就地打滚,掌声、口哨声阵阵,操场上已是被小伙子们踏得尘土飞扬。忽地,龙头已是岿然不动 ,立于操场正中央,傲然目视前方,龙身渐渐绕成一圈,众人啧啧称赞。鼓点渐慢,龙头还抖上三抖,手电作的龙珠闪闪发光。
接下来,各家各户接龙。爸爸在家点上了红烛,八仙桌上摆上了果品,泡上了清茶。龙头入得家中,爸爸拿出折叠好的红色被面,挂在龙脖子上,此曰披红,祈求龙的庇佑,一年大吉大利,五谷丰收。
跟在龙身后,东家转,西家蹿的,直至半夜。
上班以后,县城也有舞龙灯,今年正月初三也村子里也舞龙灯,就是在朋友圈看看了,只是再也没有那份赶热闹的心性了,也不想在满大街的拥挤里追逐。或许,只因这一幅流光溢彩的声色画卷,根植于内心;也因关乎着父母,关乎着故乡浓浓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