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忽然又想起吕后与戚夫人这一对冤家对头了。虽然历史上都认为吕后收拾戚夫人的手段太残忍。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我站队吕后。
为什么呢?打这样一个比方。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和结发妻子一起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财产。这时候,这对夫妻之间插进来一个年青貌美的小三,不仅破坏了夫妻二人的感情,还妄想侵占原本属于原配儿子的财产继承权,让小三自己的儿子继承。
这样做比喻,我想很多人就能明白,为什么吕后会在刘邦死后,发了疯的报复戚夫人了吧。
《道德经》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戚夫人最大的失败,就是不知足。
刘邦在开创大汉之前,做过亭长,做过汉王。为了建立大汉王朝可谓历经艰辛,与原配妻子吕雉也是聚少离多。身边不可避免的出现其他女人也是不可避免的。吕雉不是不知道,但是刘邦身边的其他女人,吕雉都能容忍,比如薄夫人;唯独容不下戚夫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戚夫人得陇望蜀,不知足。自己夺了刘邦的宠爱也就罢了,还妄想侵占吕雉儿子的皇位继承权。
刘邦刚死,吕雉就将戚夫人下了身份,贬为做苦役的奴仆。我觉得,此时吕雉并没有想着下死手,而是慢慢的折磨她,出一口恶气。
但是戚夫人不仅不知足,还爱作。都做了奴仆了,还闭不上自己的嘴,整日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薄暮舂,将谁使告汝。”就是这一作,不仅把自己作死了,还把儿子赵王刘如意也作死了。
所以说,戚夫人的下场源于两点:一是不知足,不懂知足常乐。二是作死,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