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死亡虽有些沉重,但却是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名人雅士,对于死亡留下了不少精彩的语句。“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尼采。“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伊壁鸠鲁。作为名人都能坦然面对生死。但作为普通大众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减少焦虑。本周选读的这本书很好的作了诠释。这是一本作为欧美医学院关于死亡教育的经典教材。科学客观的讲解了临终、死亡和伤亲关怀方面的一系列知识。当死亡来临如何与亲人、医生交流,减少痛苦,保持尊严。通读全书,掩卷沉思。谈论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全书给人的印象是全面而系统,有些类似一本医学专业操作手册。但其实通过死亡教育,能使普罗大众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本书看似讲的是临终和死亡,实则阐述的是生活与生命。长期以来普通大众都忌讳探讨死亡,似乎就可以阻挡死神的降临。这完全一种自欺欺人的鸵鸟思维。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建立科学的死亡观,客观真实的面对死亡。促使自己冷静思索,在未来有限的人生时间里,该如何最好的度过。书中谈到了,可以通过冥想自己的死亡,给自己写讣告的方式。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人生道路是否正确?这辈子内心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一位美国医学专业大学生,偶然机会上了一堂关于写讣告的课,就是此次经历,让他过上了真正想过的人生,成为一位商业战略家。
人生苦短,还需有向死而生,活在当下的勇气。当希望自己在临终之时能坦然面对,还需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心智成熟度,不害怕变老。当真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的那样:“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节日来临时,可以像日落一样自然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