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2,先哀悼遇难者一分钟。
这几天工作很忙,身体也不太好,什么都没写,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就趁上下班的时候听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做《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是美国作家埃德蒙·伯恩写的。主要讲的是焦虑的问题。
病这个东西啊,说来也奇怪,你不去关注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病,一旦看到症状描述,你百分之八十会发现自己好像有病,就像我听到这本书的感觉一样。我发现,我好像有些焦虑,比如昨天,正工作着,突然天旋地转,四周什么都在晃,好像喝了酒一般,无奈之下回了家;比如,前些日子自己总是写好了to do list但是又不断发现还有好多事没做,眼看着清单越来越长,情绪极度烦躁;比如,那些已经过了很久的事,再回忆起来的时候,胸口依旧会像中了一刀一样,感觉胸口发闷,心脏停止跳动;再比如,对有些可能发生的大事,会过于重视导致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总之,一共三种类型的焦虑:广泛性、条件性、预期性,全了!
所以我就想,我是不是焦虑症挺严重啊,是不是没治了?
作为一个资深心理学爱好者,有一个优点就是没事就喜欢剖析人的内心,而对于我而言,除了出差的时候把这个用在工作中以外,在生活中轻易不敢随便用,怕被小伙伴嫌弃,当成神经病。所以,只能没事的时候剖析剖析自己。
于是我把书听完了,就开始坐在窗边发呆。经过了对焦虑的了解和对自己的剖析,焦虑这个问题,我还真有,不过并不严重,只算有些症状吧。比如急躁、压抑情感。
我与急躁
焦虑,在现在这个社会上真的很常见,由于生活压力所迫,人们的情绪不断堆积,对工作细节的追求、对生活环境的期待、对感情世界的憧憬和现实中不深不浅、不慌不忙、不清不楚的对比让人们沉浸在焦虑当中。所谓关心则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这种乱我们无法避免,这是造物者带给我们最大的福祉,同时也是困扰我们的最大悲哀。
每当心里有情绪处理不了的时候,我都特羡慕没有感情和情绪的机器人,它们只知道按照指令和算法做事就可以了,坏了的时候有人去修它们,能力不够的时候有人去给它们升级硬件,甚至人们还想给他们赋予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喜怒哀乐。而它们,就像是躺在龙椅上的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能不断的进步。之前听过一个说法,说不知道是人驯化了狗还是狗驯化了人,其实是一个道理。不知道是我们制造了AI,还是AI驯化了我们。
有明确的指令和算法真的是最幸福的事,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颗万能的“神药”告诉我们只要你吃了它,你就能怎么怎么样。所以,人们喜欢去学习方法、技巧、经验,并天真的认为,那些才是能够让我们做好事情的基石。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特别喜欢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直到今天还火到爆的句子:“我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谈的就是这件事,方法、技巧、经验一般都有共性,但更有其偶然性,只关注道理,不去思考每个人遇到的个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原因之一。
年初的时候,我开始研究学习方法,因为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根本就不会学习,只是在不断机械的重复和复制老师说的话和做过的事,而且让我突然惊醒的是,这么多年,我好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这么学的。
这种感受就像当头一棒,一下子打醒了我,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高效学习,并把方法尽可能用到我的教学中。为此我听了一些讲学习方法的课程、也看了诸如《刻意练习》之类的书籍。最终发现是,每一个课程、每一本书中的知识点我都掌握了,而且能够当作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指导学生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成果显著,但当一切用到自己身上时,我遇到了困难。
简单来说,我遇到的困难等于这几个字:时间不够用!要学习的太多,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很长,能够学习的时间太少,我为此压缩睡觉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但终不敌知识的多与杂,有进步,但是病了。当我头晕晕的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的头脑里还满满是我想要做的事,想要学的东西:英语、项目管理、写作、编程、心理……每一门我都希望付诸大量时间精力,但每一门我能付出的都有限。
于是我看着天旋地转的房间,笑了,因为急而焦虑,不过是想要的太多了。病好了以后我删减了先要学的东西,修改了一下目标,不再同时齐头并进的学,而是集中注意力去学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果然效率高了很多,“断舍离”果然没错。
其实,急躁不会被解决,只会被缓解,减少欲望,就会得到更多。
压抑情感
书中说,焦虑会一直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压抑情感。而对于我,一个从小被灌输:不哭不闹、懂事听话才是好的乖乖女,压抑情感是我最擅长的事。到现在我妈还一直以我小时候不哭不闹特别好哄跟众亲戚们拿出来炫耀,说我小时候她说的话我好像都能听懂,她跟我说,别着急,等会妈妈看完这节书就给你喂奶哈,听话。我就哼哼两下就不哭不闹了……
小时候每次听她说这段,我还都内心小小的自豪,看,我多给我妈省事,是个乖宝宝。而且我也越发乐此不疲地希望听到妈妈“懂事”的称赞。可是一个孩子要想懂事,就只能主动放弃想要的玩具,主动去听懂大人的话。我知道妈妈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不想给她增加负担。但是慢慢的,我变得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了,有时即使喜欢,也会说出相反的话,不是故意,只是习惯了。
所以,我特别喜欢跟那些愿意表达自己,有清晰喜好的人接触,其实只源于羡慕,羡慕他们能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学着去表达、去揭穿自己压抑许久的情感外壳。因为这种压抑很多时候让我承担了更多也错过了更多。
那天闺密因为感情问题打电话给我一顿哭,而我突然发现,即使在我最崩溃的时候,我也只是选择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流泪,没有人见过我崩溃时候的样子,我好像也没找谁哭诉过。那一瞬间我在想,天啊,这么多年我怎么这么坚强。
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好的,不过过于压抑了就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我渴望有血有肉的生活,有喜怒哀乐,能畅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许这一切都只是开始,不过还好,不是最后。
我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感情用事的人,但自从学习了理性的分析以后,对待事物的看法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会担心未知的风险、忧虑做事的效率、烦心逻辑的漏洞,我会去讲求方法、探究逻辑、学习知识、习惯表达。我知道,焦虑是我们生活中都会有的症状,处理的好并不会影响我们很多,但我有担心自己有时候焦虑过重而又不自知。
但还好,书中的一句话救了我:『爱与害怕或许组成了人类最有深刻意义的二元性,然而,前者总是能够战胜后者的。』如果你想知道还有哪些解决焦虑的方法,我建议你看看这本书,我只给三个字: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