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儿有条大狗!”三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少年在夜色的笼罩下朝着一簇铁栏杆跑去。一只巨大的阿拉斯加犬卧在围起来栏杆旁,用大而厚实的前蹄垫着脑袋,那脑袋和孩子们的书包一样大。身上黑白相间的毛有些脏,还有一些都粘在了一起。
“它好大呀!”“好像是阿拉斯加。”“它怎么在外边睡?”孩子们议论纷纷,好奇又有些害怕的看着那条狗。突然一个人提议:“咱们喂它点东西吃吧。”于是,一个孩子拿出上课时吃剩的饼干,小心翼翼的将其扔进栏杆,然后回到其他孩子身边仔细观察着狗的一举一动。那狗竟然吃起来,想来也是饿坏了。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又将几块饼干扔了进去。渐渐的,他们已不满足只将饼干扔在地上,而想用手拿着,感受近距离喂食的刺激。于是,三个孩子壮着胆子拿着饼干往狗鼻子跟前凑,一步,两步,三步……突然,男孩将手缩了回来,这猛然一动引得身旁两个女孩惊声尖叫,原来是男生打退堂鼓了。
直到最后也没有人敢用手拿着饼干喂到狗嘴里,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但那狗似乎很友好,虽然好动,却没有任何威胁性动作,甚至都没有出声。
这种惊险又温暖的感觉燃起三个孩子的兴奋之情,每天来看狗,似乎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用来喂狗的饼干也换成了火腿。
然而,能看到狗的机会实在太少,有时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一面。但孩子们每天下学仍要跑到铁栏杆处瞅瞅,然后眼巴巴的盼着狗来院子里遛弯,直到非回家不可,才耷拉着脑袋三步一回头的离去。
若恰好有一天看到了栏杆里的大毛球,火腿便有了用武之地。看着阿拉斯加犬迅猛的进食,那种骄傲与激动的心情都刻在孩子们的脸上,必要与狗待到很晚,才像被满足的感觉撑的走不动似的,慢悠悠的挪回家。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换了学校,也就没人来看狗了。
我是当年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因为那铁栏杆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所以每次路过偶尔也会朝那里望望。
记得高中一次暑假,还专门和父亲来看过它。那时它正在炎炎烈日下呼哧呼哧的喘气,身上的毛又厚又重,依旧脏兮兮,黏糊糊。我和父亲心疼狗的同时也在埋怨主人,这么好的狗都不好好照顾,害得它一身本来在北极十分适用的毛到市里可变成了累赘。临走还壮着胆子又摸了摸它那身厚重的毛,看它没反抗,心中像是占了便宜似的窃喜。
再后来,我上了大学,离开家乡的那条路,对大狗的回忆也被我封存起来,荡着灰,藏在记忆深处最角落的柜子里。
然而就在今天,它出现了,在微信上以图片的形式,那是我父亲又去看它,并给我拍了照片。
我看到它安静的卧在那里,还是那个魁梧的身躯,依然有些脏乱,但身上的毛已变得灰白。我突然想到……八年了,从认识它到现在已过去八个春秋,它仿佛从未动过似的卧在那铁栏杆里。父亲说它很乖,我想那是因为它不想动了。
瞬间,一股凄凉之感涌上心头,遥想当年其他的两个玩伴,一个出国,另一个也多年未见,但阿拉斯加犬仍忠诚的卧在那条熟悉的路旁,卧在那铁栏杆里。
它老了,我的眼眶红了。
好想抱抱它,抱抱这位陪我成长、给我快乐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