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大地册页上一行行或长或短的句子。而那些遗落在故乡深处的人物和风景,则是故乡的一粒粒符号。
碌碡
它的名字很奇怪,粗心马虎的人,一不留神,就叫错了它的名字。它的前世,是深山里的一块石头。宽厚仁慈的大自然,用风霜雨雪的甘露琼浆把它润泽。多少年过去了,多少辈过去了。它还是一如从前,静默着。一个偶然,它被发现。发现它的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最笨拙的方法,把它一步一叩首地请回去。
憨厚老实的庄稼人,用满是裂子的手,抚过它有些粗砺的表面。在一撮一撮的烟丝里,男人的神情有些沉静,眼神中,有对它的估量和盘算。
请石匠来看一看,男人幽幽地说。石匠的目光,在它的身上停留。石匠的掌纹,在它的身上留痕。几个月之后,它,成了一只圆滚滚,胖墩墩的碌碡。从此,它所有余生的时光,都与一个叫做磨盘的物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秋天,地里的棒子收了,豆子也收了。女人把一簸箕一簸箕的玉米撒在磨盘上,男人用力推着通插在碌碡中心的木棍,碌碡吱吱嘎嘎地开始工作。碾好的玉米碴子,熬粥喝,最是暖胃暖心。
电气化,自动化没有进入故乡的那些岁月,碌碡,用忙忙碌碌的转动,喂饱了一张张饥饿的肚皮。喂笑了一道道饱经风霜的皱纹。
【炊烟】
炊烟,是故乡的一张动态壁纸。清晨,在炊烟中醒来的,不单单是几双清亮亮的眸子,还有鸡窝里红冠子的公鸡,猪圈里哼哼唧唧的黑猪,不远处的园子里的玉米,土豆,向日葵。匍匐在地上,葱葱茏茏的野草和闲花。
袅袅升起的炊烟,顺着泥坯砖头砌成的矮矮烟囱,扶摇而上。轻若细纱,细如流云,薄似空气的缕缕炊烟,与故乡的旷野,融为一体。一时间,不知道是旷野融化了炊烟还是炊烟隐藏于旷野。
炊烟里,有杨柳的枯枝败叶,有田间的瓜果蔬菜,有生活的吃米油盐,有日子的酸甜苦辣。一缕炊烟升起,一顿饭就有了着落。一缕炊烟升起,一个人就有了来处,也有了归途。
散学的孩童,远行的游子,晚归的牧人,荷锄的农夫,都是在炊烟的召唤下,找到了回家的路。有炊烟的地方,就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炊烟的故乡,就有了流动的血液,跳跃的脉搏和永不停歇的思念与牵挂。
城镇化的机器轰鸣着,嘶吼着,故乡的筋骨在一夜之间,血肉模糊。炊烟,从此不复存在。没有了炊烟的故乡,就是元气大伤的病人,它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
【老井】
老井,是故乡的眼睛,晶莹澄澈,没有一丝杂质。
老井,在故乡,随处可见。往事越千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井水处,有人烟,井水处,有生命,井水处,有欢笑,井水处,有美好的追求。
老井的水,浇灌出满园春色,收获了累累硕果。老井的水,是清的,是凉的,也是甜的。吃过了从井水里长出的麦子,那馒头和烙饼,包子和花卷的香气,还在舌尖上缠绵。喝过了用井水熬的汤,泡的茶,兑的酒,那绵长悠远的味道,还在舌尖上流连。穿着井水浣洗过的衣裳,铺着井水涤荡过的被褥,那和着肥皂的特殊气味,渗入肌肤的纹理,一生一世,概莫能忘。
多年之后,人,远走他乡。无人打理,无人清淤的老井,被风雨侵蚀,它的世界,从此扑朔迷离,模糊不清。
远去的,不只是背影,还有岁月。老去的,不只是年龄,还有回忆。怀念的,不只是曾经,还有遗落在曾经的人物和风景。
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故乡,在辗转漂泊之间,成了一张泛黄的纸,又薄又脆。而那些写在纸上的符号,也次第朦胧成了一个个未知。
怀念过去,怀念故乡。
(20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