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教育文化文体,是指学校文化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学校发展积淀的文化产物,折射着学校的管理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主指“絮语体”和“行政体”两种。
絮语体,是散文说法,又叫闲聊散文。“闲”,即闲适,闲话,冲淡平和,讲究性灵情趣;“聊”,即絮语,会朋友,谈家常,态度亲切,娓娓道来,不端架子,不强说愁,没有旺盛肝火,没有怒目金刚。兴之所至,思接千载,随心所欲,发散琐碎。絮语,无意于追求博大深邃的思想,但却常有波动着智慧的涟漪。絮语,也无意于追求和谐民主、自由审美,却自有平实朴素的美妙启悟在。絮语,也无意于追求一种教育的企图,却有一种回味悠长的滋味在,因为她是那么真实又真诚。她是心与心的倾诉和对话。
与之相应的,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行政体”。如果说絮语体是偏向柔软的,那么行政体则是偏硬的。偏硬的是底线、原则、规则、制度教育,这是教育的根基所在。没有这一部分,校无以成校,学生难以自立成人。但如果行政体过盛,就会逼仄师生发展空间,就会助长学校官僚气,就会颐养一种唯上的坏风气。如果没有行政体为堤,絮语体就会出轨变乱。这两种文体,相互支撑,相互补益,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教育文化的持续发展。
行政体和絮语体有种辩证关系。从时间上看,创始阶段,要务是立章建制,推选规矩,奖惩分明,并使其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文化先河,所以,行政体当为主。但此时如果行政体唱独角,不积极扶持和培训絮语文化,老师自动自觉的觉悟就会被束缚,就会愈感压抑被动,幸福感就会被越来越严重挫伤。于是,行政力量便不得不增强。更可怕的是,另一种学校管理的毒瘤——官僚文化,潜滋暗长,慢慢吞噬掉学校民主自由和真善美之基。本来相互推进的两种文体,成为对头,其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学校管理不因势“换档”,对其未来发展的深层深远的负影响将非常大。随着第一阶段规则和制度文化的逐渐确立,行政体就应渐现渐隐,絮语体要唱起主角来,最终,絮语体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常态,一种现代的学校管理体系也就此构建而成,一种最贴近教育本质、最能唤醒和激发人之潜能、最具教育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教育文化就此在校园中激荡。那是一种令人无限向往和留连的教育精神家园。
然而,从现实来看,太多太多的学校一般都卡在第一阶段无法突破,或无意突破。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者观念,是行政体的,甚至诸多根深蒂固的官僚化。若谈去行政化,说起来好听,其实寸步难行。但有些事,还是可以做做。可以彼此聊读书,聊学生,聊课堂,聊心得,聊困惑,聊得自由自在,聊得推心置腹,聊得醍醐灌顶,聊得流连忘返。就是教研活动,就是这会那议,我看,把那种一本正经哼哼哈哈居高临下的调调,老老实实地放下,多说说真话,说说体己话,说说有感染的话,该多好。
絮语体,是种好玩的对话体,好玩才有好教育。它,没有刺鼻的官味,没有肉麻的吹与捧,没有冷硬的话语霸权,没有无聊的说教。它孕育着生动的校园文化,体己的诗意的教育生活,以及智慧教育的幸福。
我期盼,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起码能够在“局部”发生。
附:《在校门口遇到你,真好》
一
天阴沉沉的。我照例到校门口“迎驾”。今早护导的是晓文和小小老师。
问好后,我问小小,昨天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演讲,有何感受。小小一听,有点羞涩地笑了,说,笑了哭,哭了笑,太好了。这是我意料中的。说实话,好多次,我是强忍着不流泪的。我笑着说,写写吧,趁热把心里话写出来。(小朋友,你好!)小小有点不好意思,说下午还有班会课要安排。我有点无赖,说,不冲突不冲突,你带个头儿,我也好督促其他几个年轻老师写写。小小有些释然地说答应了。(你早,你早,大家早!)她爱写,也能写,这我知道。我话头一偏,说,李镇西的“未来班”,30年的陈年老酒啊,真是个好,我们要是给班级起个名字,起啥好呢?晓文一听,立即说好。看到他头有点凌,头屑点点,我心想,这个IT男,昨晚肯定又熬了。(你好啊,你的小辫子可真好看!)但小小说,现在是多元社会,给班级起个名字,会不会不好呢?我想想,说,应该不会,你想,比如我们以一个人物来给班级命名,这个人物也应该是多元的啊,而且,(小朋友,你手里拿的是啥啊?哈哈,还不让我看呢。)现在所谓的多元,好像心显得分散,而一个人物却能更能凝聚人,你说呢?小小点头。晓文说,李镇西的“未来班”,对学生影响多大啊,全班经过深入研究分析,通过宣传学习,把这个人物的丰富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作为指引,内化于心,很美的一件事。我附和说,没错,要选的话,不选当代的,绝不选当官的,经不起考验,最好选思想家。晓文说,可以选发明家,一个发明改变世界发展,意义强大。我说,是的,都可以,可能一开始有人不怎么认可,这很正常,(morning!Morning!)但通过不断地点点滴滴地学习和内化,一定可以把全班紧紧凝聚起来,还能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呢。我继续说,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把环境布置布置,最关键是有内涵,有创新。小小笑着点头,连称是。
晓文意犹味尽地说,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多大啊,可是,他们看到事物问为什么的能力不行,不像我那时,看到钟表啊自行车啊,就好奇,就拆开研究,前几年有次,一位顾校长给我IPAD,让我照着人家样子做个网站,我看了整整两天,(早!早!早!……)第三天开始做,一周就搞定了。我说,现在小孩子没好奇心,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环境变化了,学业也不轻,不过,爱琢磨事的,在哪个社会,毕竟总归是少数。晓文有些得意地说,我上信息课,七年级就有两个小家伙眼睛放光。我给他“泼冷水”说,那节课眼睛放光,下节课就不一定了,平日里就很难说了。小小说,是啊,现在的信息太多了,(你好,你好,你好……)应接不暇,好像也来不及问个为什么了。我笑着说,没错,今天人的精神好像是游离的分散的,一会儿这儿一个热点,一会儿那儿一个新闻,很多时间被劫持了,活不出自我了,你叫小小,但你真是那个真实的小小吗?小小哈哈笑了,连说是。我继续说,有位老总受不了都市生活,就到终南山隐居了,禅静,读书,喝茶,多好。我演讲不断,说,记不清哪位名人说了,当你长久地盯着一件事物时,那么,(早上好!早好好!),那么,你就会发现它的意义。小小笑着说,是的,是这么个意思,我们活着,但更要生活出意义来。
我忽然想起当几天刚读过的言文字,说,俞敏洪有几句话挺好玩,他说,当你读古文时,最好是夜深人静时,沏上清茶,慢慢读,当你读诗歌时,最好下着雨,雨打芭蕉,当你读小说时,最好是野外,山川相应,当你读哲学时,得到闹市。俩人齐说妙。
我一看时间近八点钟了,就说,你看,咱们仨今早教研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好奇心、人生哲学,收获多多啊。俩人开心地哈哈笑了。
一年级一小朋友抱着两本正好过来,于是,我就和她边走边聊向教室。她拿着的是《丑小鸭》和《小熊孵蛋》。我逗她说,那小笨笨能孵吗?咦,小笨笨是谁啊?他啊……
蒙蒙的天,暖暖的意。
二
早七点十分左右,照例到校门口护导,邹陆两位老师已在。
说天色,道冷暖,聊学生,谈课堂,侃教研,你说间我或和或补,我谈罢你或驳或引,当时不时夹杂着对进校学生问候的回礼,其乐融融,不知东方之大白。
我说昨天听园区方洲小学夏老师综合实践课的感受,并让他俩使劲猜磨了多少遍。邹说十遍,我摇头;陆心一横说五十遍,我摇头。俩人惊慌失色之余,我轻轻道出:56遍。接下来,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56”的意义。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扯到小陆近期要上的科学认读课。
说着磨课,忽然杀出另一话题,邹谈到上《冰花》课时,有个小朋友竟然说出“温柔的小草”妙语,并分析他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我忽然想到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把握孩子独特的童话思维特点,我们怎么真正蹲下来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而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成人化了的东西扼杀其天性。
当我说到尊重孩子天性,尽可能延长孩子的童年期时,邹心有灵犀,忆起她小时候读郑渊洁“皮鸡鲁”的欣喜,说现在适合孩子的好东西太少了,可怜的孩子。自然,就谈到我们老师如何帮孩子甄选和推介好东西。自然,我就道出近几天在思考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间十分钟,如何师生参与创造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最终创造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校园。
我们仨点子喷薄而出,自是欣喜,充满期待。话一溜,就又说到小陆上过的课,说到“她、他、它”怎么教给一年级小孩子。你给孩子们讲,“它”是无生命的,比如植物,小孩子就不乐意,就会说植物有生命。你说“她”是指女的,小孩子们也不乐意,说祖国怎么会是母的?邹说,陆说,我说,好一番说。我觉得,如果把这三个ta,分别设计教给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呢?到底怎么处理好学生发展心理、词语字典义、词语语境义的关系呢?可以写篇很好的论文了。邹陆深表同意。
又聊了些啥,渐趋模糊了,但一种很自然的爽意和满足感,让人感到充实而幸福。
我不能不想起刚到苏州那一年多来。语文组大办公室,晚间老董和向东常在,抽屉有“扁二”(扁,因酒瓶为扁形;二,指酒恰有二两。酒,是物美价廉的高度牛栏山二锅头)若干,有五香花生若干,边探讨教学,边抿啜,边捏啖,虽无林徽因式佳人,说不上“太太的客厅”,但每每心得意满,收获颇丰,进步颇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以前的一篇拙文中,我写有这样的文字:“生活化的随心所欲的交流,无拘无束的自由交流,最易触动人心,萌发灵感了。你有一个很心动的话题,找一两个亲密同事,品茗而谈,斜倚而坐,谈笑风生,思接千载,不可遏抑,收获奇多,岂不快哉!这种教研,不同于那种正襟危坐式的虚伪的教研活动,冠冕堂皇不痛不痒的对话没有思想的交锋,只会扼杀才情。合作是教学研究的好途径,但是,却也易于使思想陷于虚伪之死地,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思想的伸展,是研究不出什么好玩意的。”
今天纵观哪所学校,教研制度不详,管理不严?但总觉得匮乏了一种充满诗意的自由的生命质感。
今天,我在校门口遇到邹和陆。
那么,在哪儿,你我相遇着而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