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不乐。
——许地山《空山灵雨》
【引言】散文集《空山灵雨》是许地山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过清丽雅致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宗教色彩浓郁的玄理思辨以及情感真挚浓烈的人间爱欲。
而在《空山灵雨》中,这两者又表现出了强烈的矛盾冲突。
本文首先对其中所表达的思想进行介绍,进而从许地山的成长经历和爱情力量引导两个外部因素出发,分析这种矛盾形成的原因。
通过论述,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的交织碰撞,而且也可以更进一步地体会到《空山灵雨》内容的丰富性与哲理性。
-1-《空山灵雨》中体现的思想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较为早期的小品散文集,其文字清丽典雅,富有极强的文学色彩;其内容玄妙深邃,宗教色彩浓厚,带着佛理的思辨与感悟,别有艺术魅力。
然而,由于许地山在当时正处于佛教与情爱思想的矛盾冲突时期,因此《空山灵雨》中描写夫妻情深、生活的美满的篇章占比亦极大。
-1.1-“生本不乐”式的佛教思想
在《空山灵雨》的牟言中,许地山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的那几个小时”。
佛教认为,一切皆苦,而许地山的“生本不乐”思想,正是与佛教四谛法中的“苦谛”相契合。
佛教认为,人所在的世界称为“婆娑”,印度语翻译为“堪忍”,意谓人身处这世间,必将忍受重重的痛苦与磨难,必须安于十恶,忍受三毒,才得以生存。
而许地山正是以“苦”为切入点,隐喻了人世险恶、批判了人间弱肉强食。如《“小俄罗斯”的兵》揭露了武人恃强凌弱的丑恶,《蜜蜂和农人》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三迁》说明了人生就是一个悲剧。
那么人应如何解脱?
佛教认为,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通俗指称为寂灭、圆寂、涅槃等。如果人们脱离了沉重的肉体、世间的苦海、烦恼的缠身,那么就可以解脱。
许地山从佛教“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中得到启发,开始对人生许多有意义的事物加以否定,如《鬼赞》中他写道,“弃绝一切感官就有福了”;《山响》中他写道,“希望我们得以早早休息”;《愚妇人》中他写道,“没有孩子正是幸运”……正是因为洞见了生命的深渊,许地山才彻底陷入了对人生的怀疑。
他开始否定生命的意义,热情赞颂死亡的伟大,而这些也恰恰是他“生本不乐”思想的延伸。
-1.2-“爱即生活”式的情爱思想
许地山曾说,“爱情就是生活,若一个作家不会描写,或不敢描写,他便不能写其他文艺。”
《空山灵雨》中,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有对佛理的玄妙思辨,但还有一部分,则是描述了夫妻之间的情感生活和闺房趣事。
如《花香雾气中的梦》,通篇叙事性弱,可是却十分细腻地展现了夫妻间的恩爱生活;《别话》更是生动地表达了许地山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悼;《七宝池上的思念》则是以佛学意象体现与佛教原理相悖的人间情爱。他是一位对爱情很真挚用心的男子,在《空山灵雨》中,他热烈地歌颂爱情,表达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沈从文就曾调侃过《空山灵雨》实为妻子文学:“以佛经阐明爱欲所引起人类心上的一切纠纷,然而在文字中,处处不缺少女人的爱娇姿势。”
佛教是极端的禁欲主义,在佛经中,女人被当作不干净的象征和污染的来源,因此潜心于佛教的许地山,其佛教思想与情爱思想也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2-《空山灵雨》中思想矛盾的形成原因分析
许地山的这种思想矛盾的形成是复杂的。
他自小便接受佛教的影响,很早就接触过佛经,成年后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与他《空山灵雨》中“生本不乐”的思想有了根本契合。
到了中年,许地山受妻子和爱情的影响,其作品又展现出禁欲与爱欲两者的思想冲突。
-2.1-许地山成长的环境与经历
许地山出生在一个佛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
祖母在年轻时就因变故选择吃斋念佛;其父许南英是进士出身,对佛教亦颇有研究,常自称“在家居士”、“留发头陀”等;其母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其舅父是个禅宗和尚,很早便让许地山接触了佛经。
因此,许地山早年就受到了佛学的影响和熏陶,这在他未来为人和为文两方面,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在许地山两岁时,他们举家就因中日战争背井离乡;年少时他因随父任职而颠沛流离。
这样的成长经历早已在他的灵魂里,打下了多愁善感的烙印。
二十岁时,许地山迫于生计远赴缅甸仰光中华学校任教,缅甸是个佛国,这段异国经历在许地山的人生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空山灵雨》中,其间的佛教思想就是受这段经历的启发,如《信仰的哀伤》等篇目,就具有南传佛教和异质文化的特点。
由此可见,幼年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早已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自内而外浸泡在佛教佛理之中,所以他提笔为文,所写也必定与佛学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空山灵雨》中,有近一半的篇目都极具宗教色彩的原因。
-2.2-爱情的力量与引导
1918年,许地山与台中人林月森女士结为夫妻,婚后两人感情甚笃。林月森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夫妇二人常互谈佛理,恩爱美满。
也正因为有这段美好的回忆,《空山灵雨》中有极大一部分描述了夫妻间的情感生活与闺房趣事。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对个体的引导。
爱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在这之前,许地山沉潜于佛教并深受其影响,但也正是受到爱情力量的引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出了思想的矛盾性,也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然而,婚后不久,林月森女士便逝世了。在受到巨大打击的同时,早年的苦难经历也一一浮上心头。许地山开始怀疑人生、质疑生而为人的意义。
在佛教的“苦谛”中,他找到了人生苦难的诠释,而爱妻所在的佛国净土就成了他情感上的寄托。《空山灵雨》又被称为“妻子文学”,可见爱情对许地山的影响之深。
-3-《空山灵雨》中思想矛盾具有的意义
正是因为许地山这种思想的矛盾性,使得《空山灵雨》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佛教色彩浓郁的玄理思辨,而且也可以感受到人间真实温情的生活趣味。而《空山灵雨》内容的两极化,更是给读者带来了积极与消极交织的阅读体验。
-3.1-内容的丰富化与哲理化
许地山以他清丽悠扬的笔触,写出了将其佛教精神贯穿始终的《空山灵雨》。
由于其长年浸泡于佛教理义,因此所采用的语汇、意象和题材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佛教色彩。但是,许地山终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人,这就决定了他思想矛盾存在的必然性。
《空山灵雨》中,“妻子文学”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这很好地解释了爱情对许地山的影响。也正是因为《空山灵雨》中有许多描写“爱”的景观,其内容才可以更加丰富化。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趣事、乐事,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许地山,而并非停留在表面,对佛理教义望而生畏;在“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有人性和人情味的许地山,《空山灵雨》也使得佛理从阴冷高寒中解脱,并散发出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而许地山的思想矛盾又充满了哲理性。即使到了现代,有关《空山灵雨》思想矛盾及其中哲理性的探究就未停止,作者在人生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摇摆,从而使整部作品提供了更多令人思考的空间。
-3.2-积极与消极交织的阅读体验
由于佛教思想与世俗、情爱思想的冲突,所以《空山灵雨》的内容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许地山在部分篇目中歌颂死亡、赞美亡灵,强调生命的无意义;又在另一部分篇目中颂扬爱情、讴歌真意,夸赞生活的美好。
许地山如钟摆一般,在佛理与情爱间摇摆不定,从而使《空山灵雨》的思想内容一分为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内容的丰富与哲理性,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交织的阅读体验。
-4-结语
《空山灵雨》的文笔清新典雅,是许地山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过清丽雅致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宗教色彩浓郁的玄理思辨以及情感真挚浓烈的人间爱欲。
通过对其中作者思想矛盾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还可以更多地理解这种思想矛盾所带来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