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写东西仍旧存在两个问题:文字不够洗练和表达自说自话情绪化。工作内容用套路完成,生活内容按照某些标准没法看。
作为文科生,高中做文综时靠套路得分,比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对外交往等方面答题,能够得百分之八五以上的分。答政治题,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意义,影响等。答地理题,答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板块下面的各要素准没错。
大学时期,刚入学时学经济,大二转学中文,课程本身就有文艺理论,写作教程。看名作家的文艺理论,同一个作家,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个和各自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不同,比如很多人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俄罗斯文学的深度,纳博科夫却认为他写得不好。
整体感觉是,每一种写作方法,自有其合理性,运用完美,技法与内容完美融合,且适当调动读者的感受,就不会太差。比如很多人认为卡夫卡写得太好了,另外的人却觉得大师太太太啰嗦了,看不下去。有人认为写东西得逻辑清晰,思路了然,川端康成写的《名人》只讲故事和细节,散漫随意,却有人拍案叫绝。
为什么我的问题久久存在,我觉得这可以用梁宁说的微观体感,中观套路,宏观战略来解释。获得套路的方法很多,而微观体感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反思,调整,改变的决心累积起来的。不写,你就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段位。在宏观上是关于人类终极关怀,跨越时空的,那些永垂不朽的大师做到了。
我写的东西是关于探讨自己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的,我就会采用自说自话情绪化的方式,第一,这是一种隐秘的情感,别人不一定感同身受,也不需要别人的认同,注重的是自我剖析。第二,太多谈论自己是可耻的,会带有羞耻感,尤其是别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和价值观不认同的内容,自说自话,别人提不起兴趣看,可以避免过分暴露自己。
不过,无论内容是什么,一定要做到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精益求精,力求顺畅且高效率的表达,避免载体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