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校长讲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二)某学生论差距:你的成绩差在哪?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瞅,有的学生听着听着掉线了,还有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如此这般,哪怕是一同开机的,到头来怎不会千差万别了?
(三)某部难充电的手机的独白——“不是我不想充电,而是我看不到充电的希望”;“不是我不想充电,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要充电”;“不是我不想充电,而是我内部线板短路了”;“不是我不想充电,而是我感觉,充了也白充;”充不充电都无所谓了,反正我就是一部废手机";"即使能充进了一点电,我也成不了一部好手机"…于是乎,难充电只充数的手机越来越多了。
(四)我说,每个学生其实也是一部手机,需要“充电”、“蓄电”、“放电”。同样,一个人对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应当有补充、储存和释放的过程。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充”是前提,是“蓄”和“放”的基础。蓄电池不及时充电,就没有蓄电和放电的资本,人不学习,也就不能提高。一部自身老化的手机,是很难充进电的;一部内存有限的手机,其实蓄电也是有限的;没有蓄电,还想放电?那只好自动关机了。能充的进电,有空间蓄电,会实时放电,才是一部合格的手机。
或者,做不了一部手机,那就做一个合格U盘,不只是发送和接收,也会编辑、插入、格式,制作出一篇新文档,或者声色并茂的PPT来!
总结:所谓成长,就是毛坯子进入车间一道道工序煅造的过程,就是将哭声调为静音的过程,就是浴火重生、羽化成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