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厦门游玩,闻名遐迩的鼓浪屿是必须要看的,同样,土楼也是必经的一项景点。
昨天导游就说:到厦门,要练“两套功夫”,一个是“走功”——鼓浪屿上岛之后,没有机动车,全程五个小时,都靠步行。另一个是“坐功”——去龙岩永定土楼来回车程不堵车的情况下,至少七个小时。两套功夫,昨天练完了一套,今天就开始接着练“坐功”了。
早餐后,坐上大巴车,开始寻找土楼的行程。导游小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地道的福建人,普通话说得还算很流利。热情洋溢地介绍完她自己,就开始汇报今天的所有行程。一路上欢歌笑语,虽然一车人都是散团拼起来的陌生人群,倒也不觉得沉闷。
途径漳州,陈导“触景生情”,急急忙忙向我们推荐漳州的“三宝”——宝贝一是功效无所不能的国宝秘药“片仔癀”;宝贝二是每年春晚观众席上摆放的花中仙子——水仙;宝贝三是自古留芳的神奇的八宝印泥。其他宝贝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美味的水果。别的不说,单单是荔枝、芒果、菠萝、香蕉,就都是我爱吃的。哎呀,看来还是来早了,水果还没有成熟。车窗外漫山遍野一片片的香蕉林,陈导告诉我们,黑色塑料袋套着的就是正在生长的香蕉果子。作为一个正宗吃货,我为自己来的不是时候而感到遗憾,否则,可以美美的大吃一顿,那些龙眼呀,荔枝呀,芒果呀,菠萝,香蕉,火龙果……哎呀,想一想都要流口水呢!那就期待下一次再来漳州吧!
寻找土楼,在陈导的介绍里,不由你不感慨万千。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建造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住宅土楼,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文明。那该是何等壮观呢?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真容了。
大巴车在盘山路上行驶,居然并不颠簸,佩服司机师傅的车技。“别人唱歌要钱,我唱歌……”陈导还没说完,车里游客赶紧接一句“要命”!陈导无可奈何叹口气,“大哥呀,我唱歌不要命,要掌声!”大家哄堂大笑之后,热烈的掌声响起来。陈导用闽南语为我们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爱拼才会赢》,大家也跟着哼唱起来。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下了大巴,陈导把我们交给地接导游“奶奶级”的江导,她自称江姐,由她带领我们去寻找土楼。沿着平整的石板路,怀着迫切的心情,我们随着江姐,一起走向神奇的土楼。
江姐说,她就是地道的客家人,土楼的居住者之一。她说,土楼所有的居住者都是一个家族,和她一样,都姓江。同时边走边告诉我们到土楼后的注意事项。禁烟是必须的了,因为土楼中现在还有居住的居民,只有一楼可以参观,楼上是不开放给游客的。
沿着山坡,上了台阶,满山的苍翠掩映之下,是几栋圆形和方形的土楼建筑。在“侨福楼”前,导游江姐说,这栋土楼,还有一个名称“博士楼”——楼主家一共出了11位博士。看来,聪明智慧的客家人,自古以来都是特别注重子孙教育的。
随着江姐走进土楼,被眼前的建筑所震撼。圆形的土楼外墙,是黄色的泥土夯实垒起来的,厚度据说有一米八。圆形的建筑里边,就是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扇形的屋子。里面的楼梯楼板门窗等等全是木头的。“冬暖夏凉”,由不得不让你竖起大拇指,佩服客家人聪明的智慧。
虽然刚过五一小长假,可是这里的游客依然人山人海,走在土楼内部窄窄的通道里,摩肩擦踵。可见土楼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大家对土楼有多么的向往。江姐带领我们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参观,告诉我们这些屋子曾经用来做什么。有厨房,私塾,会客厅。楼上是卧室,不开放……原来每座土楼,都曾经住着一个大家族。
接着来到最大的一座土楼王——“承启楼”,这也是一座圆形的土楼。导游江姐让我们记住一个“顺口溜”,说是记住它,承启楼基本就了解了大概。
“外高四层内四圈,占地面积约六千。楼中楼来天外天,阴阳八卦布其间。里里外外四百间,历经沧桑四百年,住上人口近一千,天地人楼和为先。”好一句“天地围楼和为先”,曾经居住那么多人口的大家族,可以睦邻而居,真是难得。
江姐带着我们,一圈一圈地转着迷宫一样的“承启楼”,也是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介绍,讲解。她说这是一座结构相当复杂的土楼,是按照“五行八卦”设计的。还真是的,如果不是江姐带领我们,这迷宫一样的“八卦阵”,我们恐怕找个出口都很难。江姐说,这座土楼,曾经被小偷光顾,但是转来转去就是出不去,一天以后只好跪求主人放过。土楼里是木质结构,客家人在土楼中专门设置了开放着的水井,不仅供全楼人生活饮用,还有消防用水。别看土楼外层结构是用生土夯实垒成的,内层都是木制的,但是,经历过多次地震、台风的洗礼,依然岿然不动,可见这构造有多么坚固。
江姐说,这座土楼里,至今还有几十户人家在居住。
转出迷宫一样的“承启楼”,出口处江姐告诉我们有个最佳拍照的地方,是电影《大鱼海棠》的取景处。我们赶紧举起手中的手机,相机,拍下这古老的土楼之间形成的美丽的“一线天”。
紧邻着“承启楼”的方形的土楼,称为“世泽楼”,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气势雄伟,结构设计更加严谨细致。因为内部维护施工,只能在门口匆匆瞥了一眼,就随着人群撤了出来。
走出土楼群,看着这些或是古老或是近代的建筑群,感慨万千,为勤劳勇敢智慧的客家人,深深地赞叹……
(本文草稿匆匆忙忙写于厦门2019.5.14日,后来又经过反复回忆,补充,增删,今天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