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窝在家里看电影,《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早有耳闻,昨天看完后,沉浸在悲伤、压抑之中,眼泪止不住地流。这是—部最少要看三遍的电影,第一遍只敢说体味到了皮毛。虽只是皮毛,我还是打算记录下来。
尼尔是—个优秀,乖巧,懂事,有想法,有领导力的大男孩,他是大多数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然而他却承担着父母沉重的期待,父亲打着不影响他学业的旗帜,强迫他放弃社团的活动。当在同学面前,似乎尼尔还有能量去和父亲对抗,然而父亲却绝不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起争执。单独面对严肃的父亲时,尼尔变成了温柔的羔羊,紧锁着眉头只是沉默地应允,不敢也不愿做任何的解释。那份压抑只深藏在心里。
在基汀老师面前,尼尔吐露心声,甚至落泪。在父亲面前,像一个提线木偶,压抑住自己真实的想法,沉重地去满足父亲的期待。
父亲,总是要求和指责。母亲只是哭哭涕涕,完全沒有话语权。在尼尔自杀的那一天,父母与他的对话没超过五句,这是怎样一个冰冷没连接的家庭。尼尔疯狂地喜欢演戏,在父亲那里,自己的喜好—文不值,只有去哈佛,上学医院那才是努力的方向。
父母以过来人的姿态,规化孩子的未来,认为那才是最好的。却从不曾想让孩子自己体验人生,做自己人生的选择。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木偶,过度的操纵和控制导致尼尔的自杀。我想,既使尼尔没死,如果一直活在父亲的操控下,其实他也已经死了。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安德森,—个自卑,害羞,呆板,活在哥哥光环阴影下的孩子。哥哥荣耀的光环下,安德森以XXX的弟弟而出名,他活得小心翼翼,心惊胆颤,他很努力的去学习,但又很怕去展示自己。这是—个一直被比较的孩子,比较中没了自己,只仰视着哥哥的光环。所以他看上去无力,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四射。
基汀老师让孩子们在门庭里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节奏,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和其他人保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