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召开公开研讨会
昨天说的是教学改革要从学校改革开始,改革要做的是什么呢?分为第一年(全校开放教室)第二年和第三年三个不同的阶层。
第二年第三年要做的就是召开公开研讨会。召开公开研讨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仅仅是作为一种展示活动,那么这样的话就是劳民伤财的,展示活动已过去,又会恢复老样子。如果把这个展示活动只是当作公开课日常教研活动的一个环节,作为一种总结学习和研究反思的机会。那又完全不一样,通常学校都犯了作为一个展示活动的错误,公开课后也就结束了。什么样的目的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后果。
在公开授课时,授课者要注意:要让听课者看到日常的授课情况,汇报的时候要有具体的学生的名字,要有具体描述形象收费收费也是应该的(企业精神)。要把公开授课当作一次自我挑战,让校内教研活动活跃起来的产生创造性教学的一个机会。
二、邀请家长参与学习。
目的是让教师和家长双方都各自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让合作变为现实,比如一些学校在做的故事妈妈和故事老师形式差不多,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营造一种轻松的家长自身就在其中的方式,不要给家长有压力,不要成为少数有学问家长的展示平台,也不要过多的对家长提意见。只要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学校就能成为学习共同体。
三、课程
1.课程的含义,书中说课程就是学习的轨迹,也就是学习的履历,干国祥老师说课程是一条道,通往学习目的地的一条道路。我的理解是他们两个的叙说是同样的。课程是从教师中创造出来的,而实践的过程可能要到外面去。创设课程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不禁想起教师业务能力考试,应该考什么呢?我觉得应该考试教师的创设课程的能力,而不是基础的知识 ,设计教案的能力。
2.课程设计有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教的课程,一个是学的课程,应该把“学的课程”作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从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探知和交流活为目的。
过程是对话。不断的对话:与对象物的接触与对话(创造世界),与学生的接触与对话(交往的实践),以自我的接触与对话(自我内在的实践)……也就是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3.组织单元是创造课程的中心问题。单元要放在“主题.探究.表现”的模式中加以设计,一个一个单元组织起来就是创造性的课程。而在教室里面,那实现“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
三、综合性学习
作为教师,首先不要被人操纵,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亲自与学生一起研究的主题,要有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决心。另外还有作为课程的综合性学习(研究主题课题)和学科学习(教材内容)的区别,这两者很多时候是分不清的,如果能分得一清二楚,那么也就变了味。
今天初看“综合学习”,待明天细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