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646 字 | 建议阅读 3 分钟
昨天,我们分享了好的学习法则,其实只是了解好的法则,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会学习,甚至会变得更不会学习,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比。
通过对比组合,我们才能发现我们的学习方法到底哪里出问题了,而我们要尽量避免做无用功,才能真的提高效率,因为它们不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甚至还会让我们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
1.被动重复阅读。
注意,这里说的被动重复阅读,如果是主动重复,则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有的知识点,过去是一种体会,现在应该是另一种体会,这样看上去的重复,实际上带来了不一样的新的东西。
这个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是在被动的浪费时间,还是主动的探寻问题。
2.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在文中标记重点,会让大脑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手上动动(大脑记没记就不一定了)。在书上各处适当标记是不为过的,有时它会帮你突出重点。但是,如果把它当成辅助记忆的工具,就要确保自己标记下的内容也记在脑子里了。
不要轻易标重点,因为当都是重点时,就变成了没有重点,要知道为什么要标记成重点。
3.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
这是学生学习时所犯的最糟糕的一个错误。我们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决问题。
而更好的办法是,最终是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胸有成竹。
4.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
你会在田径运动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猛练一番吗?你的大脑如同一块肌肉,它每次在一个科目上能够应付的练习量是有限的。
截止日期前才想起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
不管你爱不爱学习,学习都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道关口,而即便突破了关口,也应该是继续前行。
5.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
如果练习中你只是坐在那解决相似的问题,你实际并没有在备考,而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篮球赛来临之际,你却只做控球这一种练习。
对于考试或许有效,但是对于解决人生中的复杂问题,则最好能换个方法。
6.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
和朋友核对解题方法,拿自己知道的问题相互提问,这会让学习更有趣,同时暴露你的思维缺陷,并让你的学习更深入。但是,如果任务还没完成,共同学习却成了闲谈打趣,你可就在浪费时间了,这时就该换个学习小组了。
记得,上初中时,我不太喜欢午休,于是就利用中午的时间背历史政治,成绩一下就突飞猛进了,或许独自学习才是更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起学习不过是找一个一起玩的借口罢了。
7.做题前忽视读课本。
作者举的游泳的例子,我不太赞同,不会游泳,恰恰应该慢慢试着进入游泳池,才有可能学会游泳,并不是先在岸边观察,觉得自己能行才去学游泳。
可能作者是针对做题来说,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场景,并不一定适合。
8.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
教授会习惯性地为那些充满困惑的学生指点迷津——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担心的是不来提问的学生。希望你别成为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反思的好办法,因为都已经发现了疑问点,这时如果一味找人解决,那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但如果经过反思后却解决不了的话,还不愿找人帮助解决,就会被困在问题中。
9.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得足够深入。
每次受到即时短信或谈话的影响,你能在学习上投入的脑力都会变得更少。每一次被打断注意力,小小的神经都会被再次连根拔起,无法在脑中扎根生长。
对于专注这个问题,需要的是在一段时间集中的突破一个问题,而不是分而治之,对于长久的学习计划来说,这样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某些阶段的学习来说并不适合。
10.睡眠不足。
睡眠中,你的大脑会将解题技巧拼凑在一起,同时它也会对你睡前习得的任何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长时间的疲劳会让毒素在脑中堆积,毒素会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用它们快速有效地思考。如果考前没睡好,就算之前做过怎样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现在我们以为休息太少,学太多,就能提高学习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我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好身体,学习再多也无济于事。
持续践行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