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那天,参加了一个颇有意义的活动——“蓬蒿观众回家(第三期)”。关于蓬蒿剧场,我憋了一肚子话想讲,但今天先按下不表。
蓬蒿剧场是南锣鼓巷里深藏胡同中的一坛老酒,味道香醇、飘香十里引人慕名而来。因为与观众亲近,也因为将戏剧和观众视为一体,所以蓬蒿剧场通过“观众回家”活动,让观众也能参与到戏剧中,融入到剧场里。
我有幸参加了第三期活动。这期活动是朗读陈小玲老师的作品《寻找剧作家》。出于对戏剧的爱好,素人纷纷准时到场挑选剧本。我找到一段表现曹禺与邓译生的剧本,跟身边素不相识的女生组队,分角色扮演。
说实话,在朗读前我完全不知道邓译生这个人,光看名字,还以为需要反串扮演男声。熟悉过程中,读出年龄和背景有一定差距的两人,暗中涌动的情愫,缠绵悱恻。爱情的朦胧美在于,不说却都流露在眼神里。于是我扮演起了青春娇羞的小迷妹邓译生,队友扮演了名声鹊起的大神曹禺。
剧本展现出邓译生虽然年纪小,但在帮曹禺誊抄稿件的过程中,反复拜读他的作品,有一定自我见解。二人的交往在“工作”之名下,一来二去中加深。我所朗读的剧本中,有大段大段邓的感想抒发,而曹多是在一旁“专注地听”或“若有所思”。看得出来,他在倾听中被迷住了,在若有所思中联想到自己的婚姻与感情,不仅十二分赞同,更是感觉觅得知音。
邓译生:“我常常能感受到先生内心的孤独。您在这个作品中,对于人与人之间,心灵不能相同的体味和思索,层层推进的开掘。......当您写到这一堆‘知己’,尽管在相对无言的沉默中互相获得了哀惜和慰藉,却又生怕泄露出一丝消息,不忍胡同款曲时,您一定会想到在《雷雨》《日出》《原野》里一再提及的‘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曹禺:(专注地听着)......
在表演阶段,观看相对完整的剧本表演时,我才看到了郑秀(曹发妻)与曹禺的感情。两人相识于清华,被彼此才华吸引,随后相知、相恋。过程中也说了许多恋爱中的蜜语甜言。后来郑秀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爱情,嫁给认定终身的另一半。然而这个爱得热烈、勇敢地高知女青年,同样没能摆脱千百年来女性的悲惨命运。婚后两人不和,丈夫劈腿,满城风雨,她却不改痴心。而这期间的劈腿对象就是邓译生。
郑秀和曹禺都是新青年,两人自由恋爱,也因此走进婚姻殿堂。恋爱时,我相信曹禺的话并非逢场作戏,他也确实爱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并把他奉做心中的女神。但不爱时又是那么决绝,据说郑秀临终想见他一面,他也终未到榻前。郑秀用这段恋爱滋养了自己一生,也折磨了一生。完全是《诗经》中“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的真实写照。
对于他人的爱情,旁人无法指摘。尤其对一个艺术家的爱情尤甚。我想,无论谁都无法保证幸福甜蜜一辈子。所以“百年好合”这种话才叫做“祝愿”。就像我们除了把握现在,无法改变过去和预知未来一样。如果当下的我们感知着爱情的甜蜜,就请享受当下,把现在当做永远,而不把未来当做幸福的筹码。不是每个人都幸运能被爱情滋润一生,但至少在可以爱的时候,让清醒和珍惜把这份温暖延长,在离别的时候尽量潇洒转身,与之前的自己告别,也许算得上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