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闺蜜”一词,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其实,一直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坦诚地说,对于这个词,我有一点对它的排斥心理。并不是清高或者看不起喜欢用这一词的人,相反,这一词相对于其它词而言,更显出了它的高贵与璀璨。 在我眼里,它就是一件奢华的皮草,并不能很好地驾驭。只是,我并不习惯用一个如此亲密无间的形容关系的词,频率极高地安放在任何一个跟你有过一点关系或者友谊的人身上。
我更喜欢“朋友”一词,有温度,但不滚烫,滚烫到让你猝不及防。因为滚烫不是常态,滚烫之余的冷却,回归,会给你带来一些心理反差。当然,“朋友”一词也不是廉价到动不动就把一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称作我的朋友。除非,奇妙的缘分带给你们相见恨晚的默契之感。当然,网络上没有见过的,某种机缘也能成为朋友,好朋友。
所以,我轻易不说对方是我闺蜜,也叫不出口吧,或许可以在心里把这段或者那段关系默默归纳到闺蜜之“房”,如果非要找一个与之相近的词,我想,“好朋友”更能匹配我的性格。
亲而不密,不给对方紧迫感,不给对方压抑感,我更愿意作为倾听者的角色与之相处。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与父母,子女,还是亲戚,同学,同事等,任何一种社会角色,走得太过于密不透风,或管教得密不透风,并不一定十分好,还是要把握一个度。就像机器一直高速运转,而不去维护,不让其作合理休息,很可能会带来其寿命的缩短。并不是他(她)是你亲密的人,你就可以肆无忌惮,不在乎相处之道。
生活总会趋于平淡,“朋友”更体现出稳稳的、不太矫情的舒适感。当然,也不是动不动挂在嘴上的,你我谈话间,与他人谈话间。
我愿意成为你真诚的朋友,而不是闺蜜。因为我知道,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热络并非是生活常态。生活这所“大房子”,很大部分都是由平凡无奇的“一砖一瓦”所构成。
我更愿意成为你稳稳的朋友,细水长流,而不是短时间内的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