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心中一直有种敏锐的感知力,对于环境,总是习惯性地去抗拒,不同的是抗拒的时间有长有短。
十四五岁初中毕业时,虽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我执拗地要继续读高中,那是我第一次与外界的对抗;父亲是我年少的保护伞。十七岁被家人送到北京找姐姐,懵懵懂懂中仍是不能在现实的环境下安顿下来,那时内心痛苦挣扎了很久。
年少的迷惘苦闷是不知道稚嫩的自己能做什么,只知道不想屈服于环境。像一颗刚发芽的小草,想要破土而出,或许苏醒的力量不够强大,再加上压在嫩芽上的砂石土砾,这小草长得很慢很慢……
小时候心里经常会想:“如果现在我不在这里,那我会在做什么呢?、这个人不这样,他可能会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像私人专属的小游戏,独自玩得很是起兴。
刚到北京时,不满意当下的境况,没想过向外打破,只会向内求,求而不得,一人落寞。工作之余,每天都会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书,写字,做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样才能寻得一个平衡;十八岁的抗拒持续了半年多。
最后姐姐说:“你是一个倔强的人。”
几年后离开北京回到D先生的县城老家,内心的抗拒再次被激起。每天看哪里都不顺眼,嘴里眼里都是不愿,连家乡话都不愿意说…家人疼爱,包容我的任性。后来想起那时的自己,还真是作,可又真实地可爱。我无法让自己假装很快喜欢上当时的环境,只能倔强地不认同。
半个月前第一次到武汉,这次的抗拒情绪更多源于对未知的不安。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和熟悉的玩具让她觉得安全;那大人呢?隐藏起自己的不安,假装若无其事,说一句:这里真好…下车后几句牢骚,睡了一个晚上,便是我这次最短的抗拒时间。
成年后的抗拒是不动声色地用行动去找寻破解之道。
坐在窗前,打算敲下些字的时候,想起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
小王子发现公园里有无数朵和他的玫瑰花一样的花朵,伤心地说:“原来我的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花而已。”狐狸后来告诉小王子,他星球上的那朵花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我们都有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此生要做的就是好好保护它,不要让它枯萎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