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深海》的时候,我就理解了,这部电影口碑为什么会两极分化。
在我心里,它是导演献给一群特殊的人们的礼物。那么这群特殊的人指的是谁呢?
有人会说,是给抑郁症的孩子们或者曾经呆在黑夜里的孩子们。
我觉得,其实不准确。因为影评里出现了不少患有抑郁的观众,认为电影对抑郁症轻描淡写的画面,感到了冒犯,而且觉得情节并不足以让人真的共情。
我的理解是,不是电影的诚意不够,而是不匹配。
《深海》的电影逻辑,其实具有非常强烈的心理学逻辑。而这个心理学逻辑,是我们很少关注的“孩子”成长的逻辑。
例如,在父母感情破裂时,很多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自己的责任。而当父母无法好好对孩子澄清、告别、相处的时候,甚至很快组建新的家庭的时候,孩子受到的忽视与创伤就没有办法被看见。他/她会一直停留在这个状态中,所以会表现出抑郁、孤僻等等症状。而这种症状,在我们的家庭中,通常是不能被提及的,无法被承认的。而这种求告无门式的生活,会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近乎绝望、坚决的执念之中。
又例如,我们都在讨论抑郁,有没有人知道,是如何完整地走出抑郁的呢?这一点上,我非常幸运,我完整地经历过,并且一路上,并不是闷头恍惚地闯过去了。所以,我非常能理解电影里关于这一点的探讨与呈现。
抑郁时期最低落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到死能量包围着自己,那是一种想用死亡来结束弥散的黑暗的感受。所以,电影里,女孩儿混沌地跳了海,一头扎进了海里。或许是意外,但我更倾向于是大海在引诱她。
然后很神奇的是,人的情绪在最低点的时候,又一定会有所上升,而抑郁的反面就是狂躁,抑郁和狂躁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抑郁过后常常是极度的兴奋,常常会带有狂想式的浪漫。这一点,电影用了极其绮丽和浪漫的画面表现了出来。其实,这是我们人类因为难以承受痛苦而唤起的保护机制。我们一边破碎,一边幻想着我们会有最好的朋友、我们会被最温暖地包裹。我们难以忍受残酷的现实,我们情愿永远都待在美丽的梦境之中。这一点,在《苍兰诀》,东方青苍失去小兰花的那一幕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东方青苍一个如此看重君王责任、如此具有现实感的人,在失去挚爱巨大的悲伤下,也情愿焚毁灵魂只为拼命构建一个梦中的世外桃源,与爱人相聚。
所以,当女孩儿已经在绮丽的故事里获得了幸福和关爱的时候。现实将她重重地拉回到病床上。原来,原来,一切都是一个梦。
而残酷的现实如此荒诞,那个为她构建梦境,曾经支撑她活下去的人,已经在现实中为她死去了。她绝望地、拼命地不相信,这份巨大的痛苦让人拒绝接受。她宁愿追随死去,也不要重新回到这冰冷的现实。她曾经以为她已经拥有了一切,但那个现实,就如同海上掀起的巨浪,如何都无法逾越。
面对现实,是向死而生的唯一出路。
而导演是温暖的。他没有让女孩儿独自熬过这一切,他安排了女孩的灵魂重新和友人相聚,友人,再一次地,以温柔而顽强的力量,抚慰女孩儿重回人间。正如在女孩每一次在梦境里遇到危险(对应现实濒临死亡),他毫不犹豫地一次次将女孩儿托举起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就是这样独自捱过黑夜。没有光、没有真实的理解、没有人能照亮前行的路。黎明之前,真的是最黑暗的。
每当我在电影里重新回顾到曾经的那种绵密的、弥散的窒息感。导演的那份温暖总会让我泪流满面,我只能在心底深深地告一句,谢谢,谢谢。
正因为这样的温暖难得,才会有人质疑男主是一个“工具人”,是一个燃烧自己,成全他人的工具人。
但我相信,不是这样的。男主作为同样的“透明人”,不被看见,被社会边缘化,是一个十足的小角色,他为了生活,也是市侩的,刻薄的。但作为同样在忽略中长大的孩子,他仍然充满想象力,具有无比绮丽的创造力。
这样的他,内核一定是温暖的。
这,就是人物的合理性。
如果没有完整经历地经历过黑夜,或是在黑夜之中徘徊,人们可能很难理解《深海》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而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深海》这份礼物的诚意。
我认为,它在试图告诉我们,别怕,你看,如果你在黑暗中动弹不得,我会给你掌一盏灯。
它在试图告诉我,小朋友,恭喜你回到人间,一路上,你真的辛苦了,不要害怕孤独,因为我看见了你,我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