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某些具体的行为,但对孩子“这个人”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
有一个气质很高雅的儿科大夫向心理医生诉说:“我的牙齿排列不整齐,小时候妈妈总是说我笑起来很糟糕。为此,我非常非常自卑,很少在别人面前笑,即使笑了,也很不自然,让人觉得特别别扭。到了大学,我都不敢接受男同学的邀请。”
一个身材修长挺拔的高三男生诉说:“在我小时候,我妈妈老是说我的脸型不好看,没有棱角。鼻梁也不够高挺,更不是人们欣赏的希腊鼻或是罗马鼻,嘴形也既不坚毅也不性感。我一直认为自己长得一无是处,现在我的脸上又长出了层出不穷的青春痘,我特别苦恼,特别自卑。”
看看这些孩子吧,他们的长相或其他各方面都不错,却对自己的容貌及自我非常不满意。探究其原因,就与他们的父母经常说“你长得不好”等的负面暗示有关。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的长相。
孩子长得不好看,能不能怪父母呢?这当然不能怪父母。能不能怪孩子呢?更不能怪孩子。看起来谁都没有责任,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让孩子因为自己容貌上的不完美而自卑苦恼,这就是父母的责任。
我们喜欢孩子,是因为他听话,是因为他学习努力,是因为他成绩好等。那么,有多少父母单单是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而喜欢他们呢?有多少父母曾对孩子说过:我为你自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诸如“如果你听话,我就喜欢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常常导致孩子无法自己爱自己、肯定自己,同时也学会自我挑剔、批判,所以缺乏自信、自我概念薄弱、自我价值感低,处处以父母的标准为评判依据,当然也很难发展成完整的健全个体。
相对地,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欣赏的孩子,会觉得有安全感。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自由自在、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父母永远是他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人。
孩子有的时候,变得很不可爱,甚至与你作对。这时他也许在试探你是否真的爱他,也许他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与同学、老师产生误会等,想向你倾诉。不管孩子变得多么不可爱,他内心深处都渴望你站在他的身边,给他心灵以慰藉,给他幼小的身躯以爱抚,给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