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松,大家首先会想到“武松打虎”,“武松打虎”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这就得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说起。
施耐庵,明朝人,曾辅佐张士城打天下,为其贡献了不少攻城掠地的良策。由于张士城为人独断专行,亲佞远贤,施耐庵多次劝谏未果,便离开了他。
后来朱元璋打败了张士城,到处搜寻张士城的部下,施耐庵怕被牵连,便隐居起来。和他的学生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师徒俩占了四大名著的半壁江山,一起为《江湖豪客传》,后来改名为《水浒传》,搜集资料。
施耐庵在隐居期间给一个财主的孩子当私塾老师,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有一次,他去一个叫后阳岗的地方游玩,有一条大黄狗卧在大树底下,一直朝路人狂吠,凶猛得很,人皆畏之。这时,出来一个壮汉,三下五除二就将狗打跑了,众人皆喝彩。询问得知,此人名叫武阿二,是当地一位侠义之士,平日里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武松的原型了吧。施耐庵将后阳岗改为景阳岗,将武阿二改名武松,大黄狗变为老虎,就诞生了“武松打虎”的传奇故事。
所以“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再分析分析,一只猛虎足有七八百斤重,一个壮汉就算武艺高强,高大威猛,也就两百来斤重,过度肥胖者除外。当一只猛兽出现在你面前时,首先诞生的是恐惧,接着是浑身发软,锐气先折了一半,战斗力绝对会下降。当然,生死存亡关头,不得不拼死一战,就算保持平时的战斗力,差距在那摆着,老虎猛扑过来,七八百斤的重量就像泰山压顶一般,你挣脱不了的。就算有机会还击,你的拳头真能伤到老虎?老虎的速度和爆发力是非常可怕的,能任由你打?所以“武松打虎”不现实,是虚构的。
施耐庵写“武松打虎”,也与当时的虎灾有关。古代虎灾很严重,尤其是明清时期,某些地区能出现几百起老虎伤人事件。老虎成群结队,伤人无数,人们出行得携带武器、结伴而行,甚至得鸣罗敲鼓开道。
虎患之所以严重,跟古代的战乱有关。战争导致城镇废弃,土地荒芜,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便利的生存条件,加上人口减少,无力防止虎患。
和平时期,人们又大肆开垦荒地,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很多野生动物无法生存,老虎没了食物,就开始吃人。
所以和平才能换来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回馈和谐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