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国外精英私立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我国一样,也是知识灌入式,区别就在人家的孩子在业余节假日有观察、参与家族或圈子内事务的机会,可以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做到知行合一,一边大量的灌输,一边在实践中消化。
成长速度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年一心只读圣贤书比的了的,所以不管是教育孩子亦或是自身的成长,都要特别注重把学到的用起来,这样才是迭代最快的成长方式。
除此之外
要说我国做的真不如人家好的还真有一条,就是Gap Year。我不知该怎么准确翻译这个词,就是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在入大学之前有一年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旅游、做义工、或是去某个预定专业的组织或机构实习,这一年主要是用来体验生活,增加阅历的,所以我叫它“见识年”。
在我看来,这是我国教育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真正分水岭。
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校蹂躏后,乍一进入大学,马上就进入了自我放纵的阶段,吃喝玩乐打游戏,上网泡妞谈恋爱,肆意挥霍青春,有多少人就这么浪费了时光,而社会还在运行着竞争激烈的丛林法则。
试问,这么一种懒散状态,如何能够适应高强节奏的社会,另一方面,企业和公司都哀叹人才奇缺,那么所谓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到底为什么?
如果我国也有“见识年”的制度,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到处旅游了解世间百态,也可以在一些单位实习、甚至只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打工也会对真实的世界多一分了解,这一年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清现实、认清社会、更关键的认清自己,然后再入大学就不会荒废时光,而且会更有效率的成长,这样可以在毕业甚至未毕业的时候就为自己的职业方向找好出路,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公司企业无人可用,学生毕业因能力不足找不到去处。 甚至有的伙伴已经工作几年,却做的并不开心、成长有限,如果也是以“成长为乐”作底层逻辑,那么当现阶段的处境与成长相悖的时候,做决定就不是困难的事了。
只有成长、唯有成长、某一件事情做起来是不是让这一刻的自己比上一刻更好,这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他世俗、金钱皆不足道。
那么不妨在有保证一年生活积蓄的情况下,大胆离职,不过可不是放松的,可能会比正经上班更加忙碌,不管是旅游还是进修,每天都要花15-16小时用在自己身上,过程很辛苦,没有外在监管也容易偷懒,不过我可以保证,以这种强度戮力打磨一年,成长速度无法想象,到时会是新的开始。
至于打磨哪一方面,这个因人而异,不过不管什么样的人都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参照查理·芒格的栅格心智体系,用半年的时间打好知识基础,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后半年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性的打磨,如此持续,必然会身价大涨。
所以关于“见识年”不管什么时候都极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