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拆书|《鲍勃·迪伦》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上上周峰少给大家拆解的是

万能的大熊“宗宁”的著作

《格局逆袭》

虽然他的出发点

“普通人的制胜之道”很有噱头

但就写作来说却逃不出“老生常谈”的困境

可惜的是除了这本书的名字并没有太多“亮眼”的东西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本周“亮瞎眼”的人物

鲍勃·迪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词曲作家

好吧!

其实我们今天拆的不是一本书,

而是“鲍勃·迪伦”这个人;

大家姑且就当做一本

《人物传记》

来看吧!



Q:迪伦、迪伦;请问你拿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感觉?

A:@林俊杰 :就像被风吹过的夏天;

A:@峰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宋冬野 :哥么儿,咱们都是混民谣的,有必要落井下石么!

A:@鲍勃·迪伦 :我真的是一不小心,笔滑了。。。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

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

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主要成就


1991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2000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1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8年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3年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宣布的授奖词是:“他在美国的歌曲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而鲍勃•迪伦的人生哲学是:到处露脸和人们的欢呼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做任何事情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做。


从音乐层面来说,弹了半辈子吉他,鲍勃·迪伦仍算不上一流乐手,曾有乐评人评价他:三流吉他手,二流歌手,一流作曲者,绝代诗人。



鲍勃·迪伦反思战争、记录历史、思索社会,严肃文学家们要用几十万字干的事情,鲍勃·迪伦叼着口琴、背着吉他,用他那副真的算不上悦耳的破锣嗓子,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我们不妨来看看鲍勃·迪伦的歌词:



而在颜值方面,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里,鲍勃·迪伦也是“从小一直美到大”,从以前出现在大众眼前俊美绝伦的“翩翩少年”,到现在“精神矍铄”;

他的演艺经历(参照百度百科)简直就是“荡气回肠”,充满了传奇,在演员和歌手以及宗教信仰领域都有不凡的造诣;

如果不是爱情上的“瑕疵”让鲍勃·迪伦再一次回归到普通人,此人或许早就不在人间;

(主要是因为诺贝尔之间完全就不认识老爷子,现在就只能恶补,夸夸其谈)




瞧见没?

鲍勃·迪伦还是第一个和奥巴马靠的这么近,

敢于站在奥巴马前面的男人;



而这几天鲍勃·迪伦获奖的事之所以会这么具有“爆炸性”,主要是因为:

第一:诺奖居然一反常规,文学奖第一次打开藩篱发给了一个歌手,这似乎是一个诺奖与时俱进的信号;

在峰少看来:无数人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比如汪峰一下子就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他又在暗示着什么?



第二:民谣歌手宋冬野被朝阳区群众举报吸毒入狱遭遇鲍勃·迪伦获奖的极端状况

一个人唱着毒兰州进了“地狱”,“”,而另一个人因为情怀上了“天堂”获得了诺贝了;

同样都是民谣歌手,同样都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文化,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第三:还有一种极端情况,鲍勃·迪伦之前也吸过毒:

根据BBC报道,鲍勃•迪伦在1966年的采访时说道:“我在纽约成功戒掉了自己的毒瘾,那段时间我因为毒瘾身体非常虚弱,但是我戒掉了它。”



但是在中国国情之下,宋冬野吸毒入狱这几乎就是“自我毁灭”(他不是小鲜肉,卖的也不是颜值),大众对他的“民谣情怀”的膜拜一下子就崩坏了;

这对于中国国民正在逐渐上升的“自豪感”无疑不是又一次“当头痛击”(国足败给叙利亚);

而且中国当偶像因为“吸毒入狱”这件事情居然献丑都献到了国际社会(国足那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病入膏肓);

这不让人瘆的慌么!



在这里,

峰少不想也没有能力

给任何人洗白

又或者是继续抹黑人家

因为峰少自己就信奉一句话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那么作为偶像

作为名人

你们就必须在自己

消费民众注意力的同时

做好一个粉丝喜欢

这个时代主旋律的榜样

而不是站在舞台上哭哭啼啼

说什么: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

你们才不会骂的屁话?

毕竟是谁捧你爱你给你钱花?

所以你们就算没有​鲍勃·迪伦的国民情怀

至少也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吧!

毕竟

粉丝可以脑残,

但这个国家需要未来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