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冰心散文奖后胡宝林再获孙犁散文奖 西安新闻网邀全国评论家在线《叩问青铜》


西安新闻网讯    2021年12月1日,第30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在天津揭晓,陕西实力派散文家胡宝林的作品《叩问青铜》荣获孙犁散文奖•东丽文学奖。今年10月15日,散文家胡宝林的这篇散文曾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


《叩问青铜》2021年连获两项大奖


孙犁散文奖是广受关注的国内重要散文奖项。本届孙犁散文奖评选展示了2018年以来国内散文创作的累累硕果,参赛作品视野开阔,题材多样,书写历史文化,描摹现实人生,展现岁月风云,深掘人生况味,新意迭出。


值得关注的是,胡宝林近万字大散文《叩问青铜》,结构宏伟,气魄宏大,思想深邃,情感饱满,生动流畅,书写陕西宝鸡蕴藏的中国青铜文化之美,给人崭新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从上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


胡宝林告诉记者,《叩问青铜》初写于2000年,2013年重写。写成后投稿给多家报刊,杳无消息。直到2019年10月,《延河》(下半月)才发表出来。又过了几年,到了2021年,《叩问青铜》连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和全国孙犁散文奖。


“青铜器是在对抗时光的流逝中凸显自己的价值的,能在时光中不老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和孙犁一样既当报人又从事文学创作的胡宝林从容地说。《叩问青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炽热的情感,对这片土地、对文化创造的无比热爱。“以我的作品写下对这方土地和人的深情和敬意。”胡宝林说。


本网邀请评论家在线《叩问青铜》


国内两项散文大奖共同颁给胡宝林的《叩问青铜》,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篇近万字的散文魅力何在?今日下午,西安新闻网邀请全国评论家杨晓林、孙新峰、章学锋、李梅、宋宁刚、柏相等在线畅谈了各自的阅读感受,并对《叩问青铜》的艺术特色和胡宝林的散文创作进行了分析研讨。 


杨晓林:《叩问青铜》蓊蔚洇润,峥嵘轩峻 



杨晓林(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人述秦物,是数家珍。 


以怀旧散文引人关注的胡宝林,凝视名闻天下的宝鸡青铜器,拂去国宝上的尘埃和锈斑,抚今追昔,意醉神迷。于是发怀古之幽情,扬葩振藻,以文化散文再使令名昭彰。


文化是历史之积淀,青铜是祖宗之馈赠,往事越千年。 


古董乃文化载体,文物散文要以学问和才情奠基。青铜上面,铭刻着典章人文,周礼秦制;国宝后面,伫立着看不见的物主和匠人。“问”明有探究之意,暗含关切之情,问物即是问人,探秘物主的行藏和功过,追缅匠人的智慧和辛劳,胡宝林犀燃烛照,胸有丘壑,自问自答间,思接千载之外,神游百代之上。     


文章取精用弘,以“铜饼遐思”为肇始总论,分述“尊”与宅兹中国、“戈”与杀伐征讨、“鼎”与权利交替存亡、“盘”与贵族生活哲学,终于“制造者湮没无闻”的喟叹。可谓体大思精,铺排纵恣,探幽发微,闳中肆外。笔锋所触,绣虎雕龙,烂若披锦,一幅周秦盛衰治乱绘卷即现目前,蓊蔚洇润满目,峥嵘轩峻仰止,令人击节拍案。     


西府人以“学者之文”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全国孙犁散文奖殊荣,名至实归。


孙新峰:超越时下散文写作的探索力作




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副院长、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宝林是近年陕西散文界涌现出的一匹青年“黑马”。其写作势头很猛,进境很快,捷报频传。


他的《叩问青铜》大散文选材独到,抓住了历史文化名城古陈仓新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青铜器之乡之“根”与“魂”。文章辗转多年写成,可谓“十年磨一剑”,倾情酿出了一坛好酒。


整体感觉文章写得大气磅礴,深刻高远,极富思想含量和文化韵味,洋溢着家国情怀,彰显着个性体温,是近年少有的散文力作、佳作。


集作家与报人于一身的胡宝林勤奋、高产是文坛公认的,近年作品接连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发、转载,许多已译成外文,走向了世界。让人惊喜。


其实,除了《叩问青铜》,我还喜欢他发在《光明日报》上的《西府臊子面》等散文,这些文章都是超越时下散文写作的探索力作。


章学锋:激扬西府文化的小提琴手




章学锋 (陕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硕士生校外导师):


也许是得益于在宝鸡日报从事新闻工作,胡宝林长期深扎周礼故里的文化厚土,以开放的视野和格局,以散文的表达方式,耙梳着传统文化那些熠熠生辉的当下存在。关于这一点,只要走进他的散文集《此生此地》和代表作《叩问青铜》,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感知到。


物华天宝的宝鸡是周礼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周礼后来演进成为中华根文化的重要支脉。因为此,千百年来无数诗人、作家深情抒写宝鸡,使这里成为闪亮中华文化耀人光芒的重镇。


对于胡宝林而言,宝鸡既是他的生身之地,也是滋养他文学之心的源泉。在数十年的田野考察和生活感悟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自我审视的姿态,用朴素的文字定格下生命的体验,记录独特的人文生活和地理空间,揭示出万花筒般生活背后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关联。我想,这大概是宝林在繁重的编报工作之余,长期痴心不改写作的源动力吧。 


在新近揭晓的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全国孙犁散文奖中,胡宝林的散文《叩问青铜》榜上有名,这是文学女神缪斯对他数十年孜孜追求的回眸一笑。和他以往那些抒发对童年岁月、对亲朋好友、对乡村故土回望式散文所不同的是,《叩问青铜》沉浸到青铜文化的历史底部,用慧心的观察、精巧的构思和诗意的描绘,串联起大量的人和事,营造出一个交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胡宝林飞扬着老秦人特有的拧劲儿,用青铜这一最具宝鸡特色的文化符号,烹饪出一道风味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餐,唤醒人们心底温情脉脉的文化怀旧与淡淡乡愁的思绪,从而感悟到中华文化全新的气韵美、意象美、意境美、内涵美、内在美,激荡起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来。 


《叩问青铜》的意义还在于,显示出胡宝林正在从写作人向文化人的转变。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他有了更清晰的文学创作观和更具象的观察世界的方法,那就是:将笔触探向厚实历史文化在当下的新变,自觉地对此生相守的此地进行深度观察和深情凝望,心甘情愿地做激扬西府文化的小提琴手。


李梅: 让古老的青铜器神采飞扬大放光彩




李梅(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青铜器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无数人为之折服。面对陈列于博物馆中一件件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青铜器,工艺美术家看到的是古朴的纹饰,考古学者关心的是它的前世今生,文献学家关注的是那丰富多彩的铭文……大多数人,只是把它们当作器具来揣摩、考证,而在胡宝林的笔下,这些器物一个个神采飞扬,有了生命的气息,不能不让人赞叹他驾驭文字的功夫。


历史悠久的宝鸡,是青铜文化之乡,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宝鸡人,胡宝林以《叩问青铜》一文,用敦厚笃实的笔力,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古老的青铜器大放光彩,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根。作品的面世,是对礼乐文明的敬仰,对先祖智慧的礼赞,写好它,需要扎实的功夫;发现它,需要非凡的眼光。这篇作品由最初的投稿杳无音讯、不为人所识到最后的广受关注和获奖,就如沉埋于地下数千年的青铜一般,最终万众瞩目,熠熠生辉。


胡宝林从事文字工作多年,他用心写作,文风严谨,获奖也是必然的。从散文集《此生此地》的初版再版,到报纸、杂志上的多篇文章,都是他深耕于文坛的见证和结晶,也是读者对他的喜爱和肯定,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宋宁刚:历史的回声 文化的高音


宋宁刚(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叩问青铜》是一篇深具历史文化气象的特写,也是一篇具有特写风格的文化散文。全文九千余字,分为“问铜”“问尊”“问戈”“问鼎”“问盘”“问人”六个严整而明晰的部分,首尾相衔,构思绵密,文字朗健,由物而人,越于古今,旋响于其间的,则是历史的回声、文化的高音。这篇大开大阖、格局高远的大散文,叩问的是青铜,叩响的则是文明的远音、文化的源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脉动。在这样高远的历史和文明照鉴下,个体的生存才可能超越日常的有限,寻索人之为人的尊严。


柏相:《叩问青铜》带来不同凡响的精神享受


柏相(宝鸡市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读《叩问青铜》如同读经,味如稻梁。胡宝林的万字散文《叩问青铜》,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从铜到器,再到制作青铜器之人,以记者的敏锐、散文家的从容与青年才俊的自如与开阔,成就了散文的时代新气象与文化新面貌。


读《叩问青铜》如同读史,味如肴馔。胡宝林的文化散文《叩问青铜》,融厚重感、旷远感、神圣感为一体,既有历史现场的美学还原,也有性灵民生的现代留白,文学言语与哲思维度相拥,艺术氤氲亦与太史风骨共怀。


读《叩问青铜》如同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胡宝林的力作《叩问青铜》,寻根溯源、纵横捭阖、收放自如,繁复中流溢着清晰,冗杂中透射着丰富,怀旧中旖旎着和解,既是在为那些流落现代民间的远古精神招魂,也是在为那些闪烁在时光长河深处的灵魂树碑。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娜    图/受访者提供


附:作家简介


胡宝林:陕西宝鸡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宝鸡日报社。


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延河》《时代报告》《散文百家》《小品文选刊》《读者》《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南方周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中国青年作家报》《华夏散文》《散文家》《重庆散文》《湖南散文》等报刊。散文《未完成的抵达》上榜“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被全国多省市作为高考、中考模拟测试题,收入多种选本。


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全国孙犁散文奖、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银奖、全国报纸副刊年度佳作奖、第六届秦岭文学奖、《美文》杂志征文奖、“美丽秦岭我的家”全国创作大赛奖等奖项。


出版散文集《此生此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