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输入网址,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html文件;
浏览器开始载入全部的html代码,发现
<head>
标签内有一个<link>
标签引用外部CSS文件,浏览器又发出CSS文件的请求,服务器返回这个CSS文件;浏览器继续载入html中
<body>
部分的代码,并且CSS文件已经拿到手了,开始边解析DOM变渲染;浏览器在代码中发现一个
<img>
标签引用了一张图片,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此时浏览器不会等到图片下载完,而是继续渲染后面的代码;浏览器继续执行时,发现刚刚请求的图片文件返回了,由于图片占用了一定面积,影响了后面段落的排布,因此浏览器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渲染这部分代码;
浏览器发现了一个包含一行Javascript代码的
<script>
标签,赶快运行;浏览器发现了两个个包含外部引用的
<script>
标签,请求并运行,发送了第一个js请求之后不是阻塞,而是会继续发送第二个JS的外部链接请求,结果出现了意外,第二个js的内容先返回了,这时候浏览器不会执行第二个js的代码,而是会等第一个js的代码返回执行后才执行第二个js的代码;浏览器发现了一个
<script>
外部标签,但是包含了async
属性,说明是一个异步请求的js,发送请求但是不必等返回执行;在Javascript中,脚本执行了这条语句,它命令浏览器隐藏掉代码中的某个
<div>
(style.display=”none”)。杯具,突然就少了这么一个元素,浏览器不得不重新渲染这部分代码;终于等到了
</html>
的到来,这次渲染终于完成了,触发DOMContentLoaded
事件(jQuery中的$(document).ready();
方法)。等待所有的图片资源、异步加载的JS文件请求完成了,浏览器赶紧触发了
onload
事件。
另外经过测试(chrome),在onload
事件以前,浏览器标题的loading图标都会一直存在。
为方便查看,写了一个小小的测试Demo,为模拟模拟请求的不同延时,页面打开大概需要20s,打开Condole查看。
http://www.eamonning.com/demo/html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