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先生曰: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
这次顾东桥所问的也是我的疑问,我们已知道诸事需致良知,需省察克制我们的私欲,但现在的心体还是厚厚一层污垢,不能照见我们,不能给我们正确的指引,是不是可以先多学一些圣贤的道理,在机缘巧合时对某一段名言有感悟而使心体明净一点呢?就像我近来所悟“素其位而行”,虽初读时不解其意,但在特定机会,这句话进入脑海,人便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没有之前的“学”,又自会有后来的 悟?
先生也明白我们这种心理,是为了裨补增益,但他还是强调反求诸其心,即使很是困难,人一已百,也应坚定信心,致吾心之良知。自己呢还是不打算作个好学生,两条腿走路吧,遇事致良知,克私欲,用内心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多方涉猎,充实自己贫瘠的大脑,先生若在眼前,应也是首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