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一节,小组长向我汇报X和D昨晚的英语作业一题都没有做,这两个学生特让我头疼,脑瓜子绝对聪明,就是有些懒,这种懒体现在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甚至是值日时也不守时,正如此刻,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地读书,而这俩孩子,一个趴桌上若有所思,一个朝左右的伙伴们挤眉弄眼。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俩孩子的成绩总是不甚如意,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在和我沟通时也曾戏侃道:鲁老师,你是不是太温柔了啊!孩子在犯错误时要严厉对待,给他压力才有动力嘛!
而今天,面对此次他们的不做作业,我该怎么办?是佯装大发雷霆告知因为他们未做作业我很生气,然后小惩罚——打扫卫生一周以此约束震慑下,还是和风细雨私下谈话让其把作业补上就好?
思考再三,我决定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于是,我示意背书结束,然后,开始陈述这两位同学的情况,刚说了一句,就有其他小组长汇报还有学生没做作业,一清点,竟还有五位陪同者,着实让我很是意外,一向认为,六年级的孩子,自觉性已经养成,更何况,下午4点50分放学,30分钟的作业就跟玩似的,比起初中部的同年级孩子的早晚自习,已然是轻松许多,可为何这些孩子们还是一题不做呢?
是因为我不够严厉,所以孩子们把我的宽容当成纵容了吗?这样长此以往,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孩子会养成坏习惯的,我不会要求他们都能把题百分之百做正确,因为孩子们之间是有差异的,我只要求认真把作业做完。可是,经过最后的核实,现实却是,七位同学一字未写,三位没做完。
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可思索再三,我决定不能顺其任性下去,照这样会产生连锁反应,会有更多孩子不完成作业,所以,要给予他们小小的惩罚,一:在微信群告知家长,因为是家庭作业,让家长以后晚上督促下,有利于孩子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二:罚打扫卫生八天,让其体验劳动,劳其筋骨,长其记性,告别自身的惰性。
我刚说完惩罚决定,就看见一位小男生眼泪大颗大颗掉下来,心,一瞬间就柔软了,我在反思,是不是我有些小题大做了?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可是,看其他几个孩子无动于衷,又想到身处农村的这些孩子们,如果不养成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长大以后该靠什么与城市的孩子们抗衡。
于是,我硬着心肠宣读了惩罚。尽管心里也明白,长期来说,惩罚绝对不会让学生学会表现正当行为,所以它必定只能是一个短暂的手段,绝对不能被称作教育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惩罚不可以被单独使用,一定要配合辅助工作。在惩罚之前,要让当事人知道他为什么被处罚;在惩罚之后,也要让当事人知道什么正确有什么正确的方法可以取代他原本不良的行为。当我一一向他们说明这些,惩罚就这样决定了。
我惩罚了这些孩子,昨晚临睡前却依稀看见了那个小男生流泪的脸,心里还是有些不忍。
是的,我很清楚,当孩子们犯错时,老师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可有时候看着孩子犯错而不纠正,且一次又一次的敷衍了事,真的是很考验老师的承受力,这次,我惩罚了他们,心里也不好受,希望那些被我惩罚的孩子们了解我的苦心,原谅我。也希望,孩子们会从中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拥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在反思,也在同孩子们一起成长,以后会尽量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但愿今日流泪的花苞,明朝会绽放出最美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