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文,关于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题名是《一个大学老师的寂寞自白》,说的是一名大学老师,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想了很多方法,但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绝大多时候却只有分数,除此,没有太多感情交流。看完随手转发到了朋友圈,我的辅导员在我下面评论“大学老师真的是个良心活,还好有很多和你们接触的机会……感恩”,一时却真的不知道怎么回复她。
尴尬的现实里,是体制的制约还是教育的变味?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大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但现实却总是很尴尬,也确实很无奈。教育不是万能的,走进大学,没有束缚,没有硬性的要求规定,大学老师更多的也是在“应付”所谓的教学,一个随教科书附带的PPT课件,照本喧科,甚至播一个视频草草了事,期末考给学生多点平时分,这样师生关系和谐,看似双赢,论其实质,也莫过于对当今教育体制的妥协。
早上刷微博的时候,刷到一条“你和学霸的差距,你在看春晚,人家在整理政治考点”,好奇点开看,原来是某一文科高考班老师让学生从春晚中看出“本质”,在春晚中抓“热点”“考点”。与其说这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体制的制约。
于是乎即便到了大学,我记得一整个学期最认真的时刻莫过于老师一句“要考试了,我给大家说一下考试侧重点”,一时间,前所未有的翻书声,写字声,更有拿手机录音的。一个学期,也许只有这一刻老师才真正成为最受关注的人物。更多的时候,讲台上老师的身影和讲台下学生的身影都是两个世界的人,有些老师也是在忙于写各种论文,或各种职称评奖,而大学的班主任,更是形同虚设,一学期如果没有她的课,恐怕能见上一两次面就很不容易了。
这个标榜着自由与独立的大学世界里,这个曾为世人瞩目的“象牙塔”,也莫过如此了。
于是乎,大学老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想努力融进学生群体的老师们,能不能一直有着最初的热情和信心?
然而我也确确实实看到想努力融进学生的老师,就在我身边,这也是我关注她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当最初的激情和满腔的热枕退却,这个最初的心愿会不会只是成为过往的执念。
她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毕业后,又回到她的大学母校,当辅导员同时兼老师和班主任身份。
我关注她远比她关注我来得更早。因为她是我人生见过的最温柔不过的女老师,大概是我从小接触的女老师几乎都是女汉子女强人吧。可爱的是她还是那个向往单车爱情的女生,希望有一天有着喜欢的男孩子骑着车带着他穿梭校园间。很纯粹的思想。
从她刚入学校开始,我便很关注她,包括她的日常、朋友圈。她视自己的学生,都是“宝贝”,过年了,最关心的,是“宝贝”们,“宝贝”们送她礼物,很开心地发在朋友圈上,“宝贝”们对她的关心,送给她的祝福,都截图留着。以前的朋友圈都几乎是点开一大段,大概是她大学时读中文专业,的缘故吧,比较会抒情,感慨也比较多。现在改风格了,有自拍,有生活,有独白,但总是发了删,出于好奇,问她原因,她说也许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吧,觉得自己不像是一个老师,发这些也是屏蔽了长辈其他老师,公开给学生,比较容易多愁善感。
我跟她说过这么喜欢学生,去教大学以下的学生或许会更适合她。我很欣赏她对工作的敬意和热情,几乎把全身心投入,想融入学生,把办公室当做家,日夜操劳,无论是深夜十一二点,还是白天七点八点,都能看见她在微信各种班委群,学生部门群工作群聊天的痕迹,想学生的事情工作的事情可以想到失眠,想跟学生聊聊天,一起旅游,一起吃饭,一起跑步运动,一起成长,想尽各种办法,开设各种心与心交流的活动,平安夜夜里为考研的学生送苹果,甚至过年,在群里发红包送上各种祝福,即使放假,也永远活在学生的群里。当然我相信她也会有很多快乐和享受的感觉,一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也看见一个年轻活力的女生,逐渐操劳,日渐疲惫的身影。
先向这位老师致敬。一颗火热的心,值得敬仰和爱惜。
但有时却又担心有一天她会失去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当喜爱和感性退却之后,会不会被无奈取代?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点的不同,一切会不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师生之间最大的代沟,不仅仅是长辈和晚辈之间单纯的年龄隔阂
其实大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代沟是有很多的,尤其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大学逐渐贬值的潮流里,师生之间,可以做到将心比心,但是很难以心交心,有些东西,学生是不想完全公开,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有着自己思想和方向,大学的师生关系,有太多的代沟和尴尬。不是你全力以赴就能有平等的回应。最简单的一件事可以说明,有一个班群,一个部门群的存在,只要一个群有老师在,很多时候就会有第二个群的建立,没有任何老师的存在。站在学生的观点去想这个问题,便是我们有很多事情,第一作为老师的不一定理解我们的想法,有时还会干涉到我们。第二,老师在我们不能尽情开玩笑,开得也不痛快,开过了又不好,我们发出来的东西我们热衷的东西老师们也许不能理解,很多思想不在一个平台,又何来友好相容?
于是,文章开头写的情景比比皆是,也正如之前写过的一篇小文,在微信群上,总有老师发了一些东西,最后却以学生一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刷屏收场,没了下文的情景。而有时候老师发出来的东西永远也是那几位同学在呼应。
好像习惯了就好,也没什么。
但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实属无奈。
我们的大学师生关系,又拿什么可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