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因此,真正好的教育,不是单纯给孩子植入片面的报答、竞争或成功需求,而是要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激发他们的学习自驱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作为父母,不妨从以下三点做好引导:
第一,给孩子学习自主权。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16岁考上清华,后取得常青藤大学硕士学位。谈及教育秘籍,尹建莉说:“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尹建莉从不陪女儿写作业,哪怕女儿放学后回到家玩疯了也不提醒,完全让女儿自己安排学习计划。
一次,女儿临睡前才想起自己作业没做,急得大哭,尹建莉安慰女儿:“可以此刻补上”或“第二天直接和老师说忘了做”,女儿选择了熬夜完成作业。
因为是自己做的选择,所以女儿毫无怨言,作业完成得很好。
尹建莉说:“一个人,首先是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是一个自觉的人。”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父母如果能做到不剥夺孩子的自主权,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对自己的成绩负责。
孩子的自律或许很难一天养成,成绩也不一定很快突飞猛进,但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放手,就能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第二,帮孩子积累学习成就感。
还记得那位父亲吗?孩子考试总是0分,有次考了7分,他买来烟花庆祝儿子的进步。
寒风瑟瑟中,父亲的鼓励点亮了孩子心里的光,接下来,孩子学习越来越投入,后来考了57分。
这位爸爸不是把眼光看向“别人家孩子”,指责自己孩子成绩不好,而是鼓励孩子和自己竞争,一点点超越自己。所以,孩子才能觉得充满能量,持续前进。
第三,带孩子体验学习过程。
有个朋友,教育孩子很有一套方法。孩子寒假里背诵古诗,因为数量很多,一度怀疑自己。
朋友不嘲笑也不批评,而是跟孩子说,妈妈也不会,妈妈陪你一起背诵,我们试试图画记忆法,再试试多次重复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里,她和孩子一起寻找背诵的方法,分享学习的苦与乐。慢慢地,孩子不仅仅克服了背诵古诗的难题,也积累了学习的信心。
作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引路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孩子一起体验学习的过程,所有的成功、失败、挫折与挑战,都将化作成长的动力。
最后,想跟所有深陷焦虑的父母分享一个真实的感受。
当我们只盯着“孩子升学”这一个目标,忘记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很容易为孩子的一次考试失利、作业完成效果而沮丧和焦躁不已。
但我们如果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孩子失利时能鼓励他们寻找原因、在孩子迷惘时引导他们找到方向、在孩子觉得无聊时引导他们安静思考,长此以往,孩子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
就像美国已故小说家David Foster Wallace在Kenyon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的那样: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心祝福我们的孩子,能在学习中沉淀思考,能在成长里积累信念。如此,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