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1级心理与行为大数据方向的小李。很高兴能够上岸。作为过来人,我很清楚大家在备考阶段的想法,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尽可能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首先,我是一个打工人,工作10年有余,这是我第一次考研,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年轻的同学们可以二战三战,我不行。所以我必须一次考上。何况疫情以来考研的人数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考上的难度只会递增。
既然要“一战成硕”,就要竭尽全力去做。超额的付出,冗余的准备,以周全准备应对变化。就是要把成功概率拉满。
在此期间我看了不少艺林心理的分享,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已经工作仍然在奋斗的考研人,被他们的故事激励着、鼓舞着,让我的决心更加坚定。
备考规划:
虽然我判断心理与行为大数据方向的考试竞争度在去年相对MAP其它大热门的会低一些,但是我完全不敢怠慢或心存侥幸。
动机和决心有了,接下来就是客观理性的判断,以及全面科学地规划。
给自己适应期
这一点尤其针对打工人。因为太久没有回到体系化的学习,所以我先不考虑能不能考上,而是先考虑自己能否适应学习。
搜集资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对考研几乎是0认知,所以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找资料:
报考信息,招生计划和要求,报考方法和时间节点;
学校,心理学部,MAP的专业介绍,学制和培养等;
考什么科目,参考书目等;
这些信息在艺林的公众号上我都能找到,省去了我不少时间。
重点:他人考研复习的经验
这点尤其重要。除非你认为自己的方法已经很完善,否则通过借鉴别人的方法,特别是同为打工人,跨考人的经验,可以给自己很多启发。但并不是照搬,而是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评估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通过前面的信息搜集,我已经把考研的方方面面掌握清楚。接下来就要思考怎样做才能够取得成功,或者说取得成功有取决于哪些关键因素?
复试分数线是多少,我的目标是多少分,专业课,政治和英语分别要多少;哪些题型是基本盘,哪些是要重点突破的。
方法和技巧:
环境同样可以影响我们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尽量不要在家里学习,家里会有太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每次从其它事情上把注意力收回来都意味着一次注意力的耗散;
英语备考:
我们考的是英语二,如果单词和阅读过关,基本问题不大,可以不太关注。所以重点一定要放在攻克阅读和大小作文。
其中阅读的能力是需要花时间突破的,必须要多做题,总结方法:
阅读分数的基本盘是词汇量,单词必须要坚持背诵;
前期做题要“精读”,做完要认真复盘,如果对完答案就翻篇了,那么做题的意义不大;
我的阅读分数,从一开始二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几分(总分40),稳定了我的英语基本盘。
政治备考:
我个人总结认为政治是不需要太过担心和焦虑的,后期完全可以提升,如果你对政治分数要求不高的话。有几个建议:
自己可以评估一下价值:政治对你的重要性,你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等;
政治很看大后期,就是11月份以后,会密集出来各种新增考点,时政,前期耗费时间刷题看书,其实考试占比并不大;
1000题做一遍就好;重点关注部分章节,比如马原,史纲。
专业课备考:
专业课要看大量的书籍,理解很多概念,除了少量的计算,更多的是背诵和理解。
梳理知识框架,使用幕布或者xmind。这一步是让我们整本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有宏观的认知;所谓的把书读薄。
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比如结合一些案例,纯粹的摘抄复制意义不大,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案例来佐证,说明自己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
积极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加工的程度越高,我们的理解和记忆就越好,要主动跟知识点发生“关系”。比如类似的概念可以做个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记忆要讲究方法。比如用一些技巧把内在逻辑不清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藏头诗法,人为添加逻辑,降低记忆难度,“逻辑”越荒诞,记忆效果越好;
考前准备: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身体状态对考试发挥很重要;
坚持复习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躺平”或者“摆烂”,能够进考场,我们已经战胜很多对手;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比如设备和工具的备份,提前到考场等候,给自己留下检查的时间等等,考虑周全,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