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审视过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审视过的事不值得做,特别事那些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情。
//01//
就比如拿吃饭来说吧,这是一件最常见,也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事,但是很少人会去审视它。
未曾审视过的人,吃饭可能很随意,最多偏向一点自己的口味;而审视过的人,因为清楚自己的目的,所以会有更多的要求和约束。
比如对于一个健身的人,吃饭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营养;一个减肥的人,吃饭的时候就会注重热量吸收;一个注重健康的人,吃饭的时候就会倾向于绿叶蔬菜。
这看似只是一种不同的选择,根本没有必要去非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经审视过的人,可能会因为吃上过多的垃圾食品而损害健康;或者因为热量没能控制住,而变得肥胖。
但审视过的人,就会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的达成自己的目的,可能是更健康,可能是更强壮,也能是更苗条。
这里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一个有目的,而一个没有目的,而是一件你每天都需要付出的时间的事情,在长时间的重复下,竟然对你毫无正面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
当然你可能会说,吃饭嘛,这种事只要能够延续我的生命就是最大的正面作用了,其他的附加价值就可有可无了,毕竟它只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基础需求。
好吧,你这么说我并不一定赞同,但我也不好反驳,毕竟每一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可是如果是换成非生命必须的活动,特别是那种需要花费长时间的事情,就一定要好好的审视了吧?毕竟时间可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总不能让它消耗的不明不白吧?
就比如我每天坚持写作,平均下来每天差不多1个小时,一年就365个小时,我有了这些投入,总的有些可见的产出吧?
而要保证这个效果,就必须要对这件事好好的审视一番。
//02//
审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就比如拿我写作来说:
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要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个目的?我现在做的怎么样了?我达到我写作的目的了嘛?我要如何改进我的写作方式?……
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得去找到一个答案。因为只有这样,你的付出才有可能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的展现出成果来。
但显然这是一件很重的事情,需要花费长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才能得出来的答案。
不过对于你注定要花费长时间的事情——比如对于写作,我是认为我这一生都不会停笔的——那么花费在长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当然由于篇幅有限,我今天想主要讨论一下,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话题。
//02//
我为什么要写作?这是一个在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答案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我的高中时代。
那个时候自己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虽然语文依旧学的不好,但是稀奇古怪的事情总是想的很多。
比如我为什么会怕黑?我们为什么要高考?学习美术有什么用?还有那个常见的人生问题: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记得关于最后的那个问题,我还煞有介事的问过我父亲,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我要是每天想你一样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早就饿死了。
好吧,我父亲那时可能还未意识到,这样一句话,就让一位还未升起的新秀哲学家就此凋落。
不过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又涉及到了这方面,于是有兴致冲冲的跑过去问他,他告诉我:你父亲的回答,不就是在告诉你,他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你嘛?
好吧,连这点我都没有看透,看来的确是没有成为哲学家的慧根。当然这些与我的主题并无关系,只是想说明,那时候写作,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帮助我梳理思路。
//03//
后来到了大学,时间多了起来,阅读的书籍也多了起来,但是对于写作却是越来越少,一方面是精彩的大学生活吸引了我不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我也慢慢的“成熟”起来,不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我还是依旧会抽时间写点日记,或者手写信件。特别是对于写日记,在我大学去服役的期间,我坚持了一年多。
但这个行为的动力,并不是源于我内心的某种渴望,比如是真真实实的想要去记录生活的美,或者发现了什么值得记录的事。
而是因为我看一本书上说,很多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拿破仑,华盛顿,周恩来,爱因斯坦等等。
但其实我并没有看过他们写过的日记,所以也不知道他们记录的是什么,但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人名,但只要坚持模仿他们的行为,那么我迟早也会成为一个名人。
所以基于这样的思想,我开始拙劣的模仿起了写日记的习惯。
但最后效果可想而知,大多都只是一些流水账,对我的成长可以说毫无意义,所以也就慢慢的放弃了。
//04//
后来退役回学校后,因为在部队受到的一些刺激,让我重新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自己想要做的事。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我想成为一名作家。
好吧,这是之前从未想过的答案,说实话确实让我有些惊讶,以至于对于这些测试是不是科不科学的,我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只是这个作家梦,在我的心里是重上了草。
正好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微小说比赛广告满天飞,让我这个种上过草的心,蠢蠢欲动。
当时我正在做着毕业设计,每天都要在实验室里呆上好几个小时观察数据,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而我就正好利用这部分时间,写出了我人生的第一部微小说。
虽然后来获得了校园二等奖,但是当我再次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说教成分太严重,情节设计很空洞,总之吧,就是连我自己都看不上了。
而且当我自己再次提笔写的时候,发现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构建一个故事,写出来的像是记日记的那种流水账,真的毫无让人阅读的欲望。
又恰好那时候赶上毕业,自己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写作了。
至此为了成为一名作家,而动笔写作的时期画上了句号。
//05//
工作越久,就会越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于是自我提升类的书籍开始出现在我的生活之中。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记笔记,但效果还是不仅如意,我并没有获得我想象中的提升。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想并不是书中的知识不对,而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一方面是自己没有能将知识内化输出,另一方面是没有去实践检验。
所以我开始去整理书上的一些知识,然后写出来,以此作为学习的输出。另一方面我也开始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将自己的实践或者别人的经历,总结出文字输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断的逼迫自己去思考,毕竟写出来的东西,就算再差,你也得有起码的逻辑吧?
所以这段时间的写作,主要是以输出的方式来倒逼自己的学习和思考。
好了,说到这里,我已经回答完了,自己在各个时期写作的原因。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为什么要写作的答案还会改变,但以现阶段的目的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我的写作计划,写作内容,依旧要围绕着这个方向来提升。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