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方法分类
我们阅读方法大概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所有的阅读方法都有它的限定范围和适用的方向,我们的先搞清楚书籍的类型再定阅读的方法,
二、书籍类型
《越读者》中一个概念把书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生存类阅读,为了生存,为了在职场生活当中能够得到更多的职位和薪水。第二类美食类阅读,即有思想性,营养成分非常高,如历史哲学文学,塑造思想。第三类工具书,比如你想学ppt,可以查阅每个按键怎么用,第四类休闲类,在生活中占有大量成分,没有太明确直接的目的。只是打发时间,比如穿越类小说,都市文学。
《越读者》把书分四类,并没有把考试认证的书籍列入其中,比如托福,雅思。为什么没有把在学校考试认证类书籍放进去呢?其实他的阅读分类基于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而考试类书籍属于强迫性学习,所以这类书籍就不要奢望别人复习大半年你能一天,几天就可以搞定!
关于提升能力方面该关注读哪类型书籍呢?当然是生存类书籍,即主食阅读,这类书才能够让我们长力气,长能力去面对我们职场生活中不断变化的问题。
主食类阅读,生存类阅读,其实还叫实用类书籍,在网上,书店这类书还是占有重要数量的,以及我们推荐书单的大部分也是这类书籍
知识管理训练营目的是提升能力的,所以无论是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分析阅读,还是检视阅读讨论的范畴都集中在生存类书籍,即实用类书籍因为针对美食类书籍,我们一般都是细细的品,就像吃生鱼片,寿司类美食一样,一般不会狼吞虎咽,所以这不属于讨论范畴,工具类,休闲类没有特定要求,也不属于讨论范畴。
实用类书籍分两种:第一种是有明确的说服或者行动建议,直接有方法步骤,简单照做就行,如《高效人士七个习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小强升职记》。
第二种是说明现象的状态,用论述证明给你看,没有明确方法步骤,通过案例,数据告诉你规律,让你自己决定怎么办,比如《万万没想到》,《浅薄》,《失控》。
以上就是阅读的分类和阅读方法的介绍。但问题来了,我们该读什么书籍呢,为什么我读大量书籍都觉得没有意思呢?
三、大脑神经概念
先让我们了解下大脑神经科学的概念,有三个部分:脑干(爬虫脑)(条件反射由脑干决定)、缘脑(过滤信息)、大脑皮层(皱巴巴的部分)。
缘脑过滤信息试验:
当被告诉去数出你房间有哪几件带有红色的东西时,再让你回答带蓝色的又有几件,你会不知道,就是因为你只关注红色过滤了蓝色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想学什么时,需要给大脑一个提醒,说这非常重要哦,缘脑才会把它留下保存在大脑皮层里,当然什么样的问题能使缘脑兴奋呢,其实这种提问也有讲究,要足够具体和有用。提问方式如下:
四、阅读前的准备
那阅读前需做哪些什么准备?首先要确定这本书适不适合快速阅读,一般实用类书籍适合快速阅读,而非虚构类小说就不太适合,再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下这本书结构是否清晰,其实看目录就可以知道,结构不清晰不太适合快速阅读,比如《精进》它以专栏形式呈现,每章都可以独立出来,这种书不推荐作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只能达到获取信息,实现知道的阶段,而想要通过阅读内化成能力,就需要深度阅读的帮助。当你想追畅销书达到了解的目的而时间又不多,这时候快速阅读就很实用了!
在阅读前的准备:
目的(目的,大概,时间)
状态(橘子集中法)
工具(便签,笔,纸)
阅读前给缘脑提一个问题,明确阅读目的,了解内容大概,以及有多少阅读时间。用橘子集中法或番茄工作法确保阅读专注,同时便签,笔,纸准备好方便做笔记!
阅读姿势:
正襟危坐,短时间烧脑比一天的葛优躺更有价值。
五、快速阅读四个步骤:
步骤一:预习(书大概了解)
通过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序言,索引了解书本的构成,洞悉作者意图,确定关键词。
预习阶段,可以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了解,大概讲几部分,分别是讲什么?哪些对我比较重要?
当预习后,停下来判断,是否能达到目的,能,请继续,不能果断放弃。
步骤二:扫读
扫读是通过快速的方式读完了,用银光笔,标注,标题,粗体字,图片,表格,陌生词,开头结尾最简单的标注。仅仅标记和我目的贴合的,我感兴趣的,我不懂的,不过遇到感兴趣的别轻易下车要留待回头再花时间读!
步骤三:跳读
地图已经有了重点的标记了,要不要继续玩了?
跳读的时候,对标记过的片段内容,进行挑选的内容仔细阅读。一本书其实只有20%是重要内容。
步骤四:复习
根据记忆曲线,9小时后复习帮助记住关键内容。
六、快速阅读小结:
第一阶段预览
第二阶段,扫读,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三阶段,跳读深入细节,阅读全书最重要的20%内容获取80%的信息。
预览,扫读,跳读这三个阶段可以一遍搞定,也可以多次循环。
以上都是快速阅读的全部内容!愿你乘上快速游览车,带你抵达梦想基地!